37.在若干个栽培盒里.按照不同的播种种子数比例同时种植大麦和燕麦.在适宜的条件下培 养.收获时统计大麦和燕麦收获的种子数.实验的结果如下表. 组别 播种种子数(106粒/hm2) 收获种子数(106粒/hm2) 大麦 燕麦 输入率=大麦/燕麦 大麦 燕麦 输出率=大麦/燕麦 A B C D E F 0 0.2 0.4 0.6 0.8 1.0 1.0 0.8 0.6 0.4 0.2 0.0 - 0.25 0.67 1.50 4.00 - 0 42 81 98 105 123 162 113 56 32 13 0 - 0.37 1.45 3.06 8.08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麦和燕麦的关系与下列生物之问关系相似的是 . ①大豆与菟丝子 ②大豆与根瘤菌 ③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 ④兔子与三叶草 (2)如果在一定面积的试验田内按种子数1﹕1的播种量播种大麦和燕麦.让它们连续自然生长3年.中间除给予适当的田间管理外.不施加任何其他干扰影响.请在一个坐标图中分别绘出3年内大麦和燕麦的种群数量变化.并说出你的理由. (3)假如a=输入率/输出率.根据题目中的实验结果分析.a符合下图中的 . (4)根据实验要求.补充该实验的实验步骤. 方法步骤: 第一步:选取A-F六个栽种盒.在栽种土壤表面画5×5cm的小方格.每个小方格中心放一粒大麦或燕麦种子.下列栽种盒的播种方式依次为:A , C ,F . 第二步:洒上少许细泥土覆盖种子.用细孔眼喷水壶浇水.把六只实验栽培盒放在相同的20℃左右环境中培养2-4周.每天均保持足够时间的光照. 第三步:收获后.记录每个统计盒内大麦和燕麦的 . 注意,38.39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0分)1909年,瑞典遗传学家研究燕麦中籽粒颜色的遗传时发现,在若干个红粒与白粒的杂交组合中有如图A、B、C所示的情况。已知下述的每组杂交在F2的红粒中呈现出各种程度的差异,红色深浅程度由控制红色的基因数目决定,而与基因的种类无关。请据图回答问题:

A组                    B组                       C组

(1)根据A组、B组、C组可推出籽粒颜色的遗传依次涉及     对、     对、     对等位基因。

(2)对C组的F1进行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有      种(考虑红色的深浅程度),比值为          ,试对该比值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徐州模拟)瑞典遗传学家尼尔逊·埃尔(Nilsson-Ehle H.)对小麦和燕麦的籽粒颜色的遗传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在若干个红色籽粒与白色籽粒的纯合亲本杂交组合中出现了如下几种情况:

结合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红粒性状的基因为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该性状由________对能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

(2)第Ⅰ、Ⅱ组杂交组合子一代可能的基因组成有________种,第Ⅲ组杂交组合子一代可能的基因组成有________种。

(3)第Ⅰ、Ⅱ、Ⅲ组F1测交后代的红粒和白粒的比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瑞典遗传学家尼尔逊·埃尔(Nilsson-EhleH.)对小麦和燕麦的籽粒颜色遗传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在若干个红色籽粒与白色籽粒的纯合亲本杂交组合中出现了如下几种情况:

红粒×白粒

红粒×白粒

红粒×白粒

红粒

红粒

红粒

↓×

↓×

↓×

红粒:白粒

红粒:白粒

红粒:白粒

3:1

15:1

63:1

结合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⑴控制红粒性状的基因是_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该性状由____________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

⑵第Ⅰ、Ⅱ组杂交组合子一代可能的基因组成各有____________种,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Ⅲ组杂交组合子一代可能的基因组成有____________种。

⑶第Ⅰ、Ⅱ、Ⅲ组测交后代的红粒和白粒的比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瑞典遗传学家尼尔逊·埃尔(Nilsson-EhleH.)对小麦和燕麦的籽粒颜色的遗传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在若干个红色籽粒与白色籽粒的纯合亲本杂交组合中出现了如下几种情况:
结合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红粒性状的基因为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该性状由_________对能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
(2)第Ⅰ、Ⅱ组杂交组合子一代可能的基因组成有__________种,第Ⅲ组杂交组合子一代可能的基因组成有_______种。
(3)第Ⅰ、Ⅱ、Ⅲ组F1测交后代的红粒和白粒的比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以下是一个证明食物腐败是由细菌引起的实验,阅读材料和图示,回答相关的问题。

①把碎肉或大豆加水煮烂,用两层纱布过滤取肉(豆)汤备用。

②在3个三角烧瓶里各注入50mL肉(豆)汤。第1个瓶不用瓶塞,第2个瓶用药棉瓶塞塞紧,第3个瓶用装有S型弯玻管的药棉瓶塞塞住(如图)。

③把3个烧瓶放入盛水的锅里隔水加热,使锅里的水沸腾5min。取出3个三角烧瓶,冷却后放在温暖的阴暗处(日平均温度在20℃以上)。

④以后,逐天观察肉(豆)汤的变化。结果,一天后,不加塞烧瓶里的肉汤已混浊,液面有一层薄膜,这是细菌的群体,叫菌落。瓶内有臭味,说明肉汤已腐败;加药棉瓶塞烧瓶的肉汤几天后也开始腐败;加药棉瓶塞和S型玻管的烧瓶维持时间最长,但肉汤也终将腐败。

(1)本实验采用的是什么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加塞烧瓶内肉汤为什么会腐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药棉瓶塞烧瓶内的肉汤几天后为什么也开始腐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操作的第③步是起________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