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Ⅰ 某校科研小组的同学研究了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周围环境中某些因素与小麦光合作用的关系.并绘出了下面各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如图甲所示.当CO2浓度超过B点后.可通过 的方法.使光合作用强度继续增强,同等条件下.玉米与小麦相比.曲线中A点应向 移动. (2)如图乙所示.限制AD段小麦光合作用强度提高的主要因素是 ,C点时.小麦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结构有 . (3)分析比较图丙和图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 . ② . Ⅱ 下图A曲线表示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人体唾液淀粉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淀粉.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曲线70分钟后.生成物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 (2)若将反应液pH由1.8逐渐升至8.0.则唾液淀粉酶的催化速率将 .原因是 . (3)若将反应温度变为20℃.其它条件不变.生成物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为图中B.其原因是 . (4)下列选项.符合右图示含义的是 . A. 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B. 随pH从5升高到7, 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C. 温度从0-T的变化过程中, 酶活性逐渐降低 D. 该酶的最适pH为6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Ⅰ 某校科研小组的同学研究了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周围环境中某些因素与小麦光合作用的关系,并绘出了下面各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如图甲所示,当CO2浓度超过B点后,可通过               的方法,使光合作用强度继续增强;同等条件下,玉米与小麦相比,曲线中A点应向          移动。

(2)如图乙所示,限制AD段小麦光合作用强度提高的主要因素是        ;C点时,小麦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结构有                             

(3)分析比较图丙和图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            ,②            

Ⅱ 右图A曲线表示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人体唾液淀粉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淀粉,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曲线70分钟后,生成物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2)若将反应液pH由1.8逐渐升至8.0,则唾液淀粉酶的催化速率将        ,原因是          

(3)若将反应温度变为20℃,其它条件不变,生成物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为图中B,其原因是                                

(4)下列选项,符合右图示含义的是    

A. 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B. 随pH从5升高到7, 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C. 温度从0―T的变化过程中, 酶活性逐渐降低

D. 该酶的最适pH为6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校科研小组的同学研究了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周围环境中某些因素与小麦光合作用的关系,并绘出了下面各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当CO2浓度超过B点后,可通过_______的方法,使光合作用强度继续增强。

(2)如图乙所示,限制AD段小麦光合作用强度提高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

(3)在乙图的B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________;C点时,小麦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

(4)若乙图是在CO2浓度为甲图中A时,改变光照强度测得的曲线。若CO2浓度由甲曲线中A点增加到B点时,则曲线乙中B点(光饱和点)移动方向为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变”)。

(5)分析比较图丙和图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前往市郊调查农业生态系统,经过交流和修改后绘制出下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你认为该生态系统是否达到良性循环?并请说明理由。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多级利用的实现,是根据生态系统的________原理设计的。
(3)沼气池中存在的生物在其细胞中都存在的细胞器有_______。
(4)如果要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设计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时,可根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的______原理,科学增加农田中的_________。
(5)请你评价以上农业生态系统方案的优点。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面是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农田生态系统做的两项专题研究。请依据相关问题回答:

(1)他们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因素进行了认真考察。下面是他们有关的考察内容和相关建议:

①夏季,农民经常在田地里除草、灭虫,请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说明这样做的目的。

②收获季节,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农作物秸秆,其主要危害是________。针对这一现象,该小组向有关部门建议,利用秸秆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以减少塑料地膜带来的“白色污染”。“再生纤维共混膜”在土壤中1~2个月就会分解掉,分解该“地膜”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叫________。

③某农民由于不慎施用了假化肥导致农作物迅速死亡,研究小组的同学对农田中的植物数量进行了统计并画出了下图曲线。

请在该图上画出该农田中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在数量上的变化趋势,并注明各曲线的名称。

(2)他们调查发现,农田生态系统有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蛙的数量比以前减少,二是鼠害严重,虫害频繁。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①假如让你查明上述两个问题,你将采取怎样的科学方法步骤?________。

②一般认为,蛙的数量减少.是由于许多人为因素造成的,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③有人尝试“引蛇灭鼠”并取得了较好效果,这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参照上述方法并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两种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法。

A.________。

B.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面是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农田生态系统做的两项专题研究。请依据相关问题回答:

(1)他们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因素进行了认真考察。下面是他们有关的考察内容和相关建议:

①夏季,农民经常在田地里除草、灭虫,请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说明这样做的目的。

②收获季节,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农作物秸秆,其主要危害是________。针对这一现象,该小组向有关部门建议,利用秸秆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以减少塑料地膜带来的“白色污染”。“再生纤维共混膜”在土壤中1~2个月就会分解掉,分解该“地膜”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叫________。

③某农民由于不慎施用了假化肥导致农作物迅速死亡,研究小组的同学对农田中的植物数量进行了统计并画出了下图曲线。

请在该图上画出该农田中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在数量上的变化趋势,并注明各曲线的名称。

(2)他们调查发现,农田生态系统有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蛙的数量比以前减少,二是鼠害严重,虫害频繁。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①假如让你查明上述两个问题,你将采取怎样的科学方法步骤?________。

②一般认为,蛙的数量减少.是由于许多人为因素造成的,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③有人尝试“引蛇灭鼠”并取得了较好效果,这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参照上述方法并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两种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法。

A.________。

B.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