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镁条有一部分被氧化.用这种镁条0.4克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0.336 升氢气.求此镁条的纯度. 化学试题第 化学试题第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有一部分被氧化的钠块(氧化部分生成)5g,与水完全反应,生成气体为1.12L(标准状况),将这些气体引燃后冷却到标准状况,剩余气体为0.336L.求钠块中单质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各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开封一模)如图所示装置中:a是盛有标准状况下的空气(氧气占
15
)和10mL 1.2mol/L硝酸的250mL烧瓶;b是未充气(实验开始前内部没有气体)放有0.384g铜粉的气球;c是夹紧了弹簧夹;d中盛有足量的过氧化钠;e是充有二氧化碳的针铜.整套装置已经过气密性检查合格.
(1)将气球中的铜粉小心倒入烧瓶中,充分反应后发现铜粉有剩余(设产生的气体不溶解于溶液中),则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变蓝色,烧瓶内气体由无色继而变成红色,气球胀大
溶液变蓝色,烧瓶内气体由无色继而变成红色,气球胀大

(2)欲提高铜与硝酸反应的速率可采用多种不同的措施.若用加入化学试剂法,下列试剂中可以选用的是
D
D

A.蒸馏水   B.无水醋酸钠  C.铜粉    D.少量硝酸银溶液
(3)将烧瓶不断振荡发现气球逐渐缩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NO2+O2+2H2O=4HNO3 或4NO+3O2+2H2O=4HNO3
4NO2+O2+2H2O=4HNO3 或4NO+3O2+2H2O=4HNO3
,此时气球是全部在烧瓶外还是一部分进入烧瓶?
有一部分被吸入烧瓶
有一部分被吸入烧瓶

(4)打开弹簧夹c,将二氧化碳推入干燥管内,继续振荡烧瓶,使气体与气体、溶液充分接触,欲使所有的铜粉全溶解,至少需要推入二氧化碳
38.4
38.4
mL.
(5)将上述过程用一个总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2Cu+4HNO3+O2=2Cu(NO32+2H2O
2Cu+4HNO3+O2=2Cu(NO3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1)用酒精灯火焰点燃金属镁条(已除氧化膜)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2)用酒精灯火焰加热金属铝箔(已除氧化膜)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3)某实验探究小组在进行了上述两个实验后,为了探究两者实验现象的不同,提出了如下假设:
①金属镁和铝的着火点不同;
②金属镁和铝的熔点不同;
③金属镁和铝的沸点不同;
④金属镁和铝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燃烧热不同.
随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查阅资料】
Ⅰ.几种物质的熔沸点和镁铝的燃烧热
Mg Al MgO Al2O3
熔点/℃ 648.8 660.4 2852 2072
沸点/℃ 1107 2467 3600 2980
燃烧热*/kJ?mol-1 601.8 833.6
*铝粉在空气中或铝箔在纯氧中均可燃烧
Ⅱ.可燃性固体没有固定的着火点(燃点),其着火点的高低与固体颗粒的大小有关,固体颗粒越小,
 
.例如:面粉分散在空气中遇火可发生爆炸.
【原因探析】
A.镁和铝的熔点很接近且实验所用的是镁条和铝箔,加热它们产生的实验现象不同不可能是由
 
(填上述4种假设的编号)所引起的.
B.若只从反应生成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来分析,应该是
 
燃烧.
C.若只从镁、铝及其氧化物的熔点和燃烧热来分析,用酒精灯火焰加热镁条(已除氧化膜)的实验现象应是
 

D.用酒精灯火焰加热铝箔(已除氧化膜)产生实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E.镁条能燃烧,铝箔不能燃烧的主要原因是由
 
(填上述4种假设的编号)所引起的.加热和反应产生的热量使温度超过
 
的沸点,
 
而被燃烧并产生火焰.

查看答案和解析>>

若X、 Y两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且相隔一个周期,并有m=n>0。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反应(未配平):   Xm + Yn + H2O  →  HXO3 + HY

请回答:(1)该反应的还原剂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                                             

(3)若某化学反应如下:(未配平)

KX  + Yn + H2O  →  KXO3 + X+ HY + KY

若KXO3和Xm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则Yn的化学计量数为____________。

  在下面化学式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KX  + Yn + H2O  →

(4)已知:在反应中,若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发生在同一分子内部处于同一化合价的同种元素上,使该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一部分被氧化,另一部分被还原。这种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歧化反应。实验室模拟KXO3的制法如下:

①在进行步骤Ⅰ实验时,有学生主张电解装置用U形管,有的学生主张用烧杯,你认为用哪种仪器更合适______________(填名称)。

②步骤Ⅰ的阴极电极反应式为(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Ⅰ中生成NaYO3的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用化学式表示): ____________。

④步骤Ⅱ中向NaYO3的溶液中加入粉末状的KY,搅拌后生成KYO3。已知有2L 3mol/L的NaYO3溶液,则至少需要加入__________mol KY粉末可将溶液中的YO3-离子沉淀至浓度变为0.1mol/L。(已知Ksp(KYO3)= 0.366,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加入KY粉末后溶液体积不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若X、Y两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其中一种为短周期元素,且两者相隔一个周期,并有mn>0。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反应(未配平):

Xm + Yn + H2O  →  HXO3 + HY。请回答:

⑴该反应的还原剂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⑵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                                             

⑶若某化学反应如下:(未配平)KX  + Yn + H2O  →  KXO3 + Xm  + HY + KY

若KXO3和Xm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则Yn的化学计量数为____________。

    在下面化学式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KX  + Yn + H2O  →

⑷已知:在反应中,若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发生在同一分子内部处于同一化合价的同种元素上,使该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一部分被氧化,另一部分被还原。这种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歧化反应。实验室模拟KXO3的制法如下:

①在进行步骤Ⅰ实验时,有学生主张电解装置用U形管,有的学生主张用烧杯,你认为用哪种仪器更合适______________(填名称)。

②步骤Ⅰ的阴极电极反应式为(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Ⅰ中由NaYO歧化生成NaYO3的离子方程式为(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步骤Ⅱ中向NaYO3的溶液中加入粉末状的KY,搅拌后生成KYO3。在2L 3 mol·L-1的NaYO3溶液,则至少需要加入__________mol KY粉末可将溶液中的YO3离子沉淀至浓度变为0.1 mol·L-1。[已知Ksp(KYO3)= 0.366,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加入KY粉末后溶液体积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