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下图表示的是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示意图. (1)大气中的氮主要通过① 进入生物群落.其次通过大气固氮和化学固氮.若要从土壤表层中分离出圆褐固氮菌.对培养基的特别要求是 . (2)疏松土壤对④过程的影响是 ,可以作为完成过程③生物的碳源.氮源以及能量来源物质依次是 . (3)氮元素在生物圈中以 形式循环.在植物和动物之间传递的形式是 . (4)人们正致力于转基因固氮植物的研究.检验是否已成功地将根瘤菌的固氮基因转移到了水稻细胞中.培养出转基因固氮水稻的标志是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以下甲图是某地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乙图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农田中某地段蚯蚓数量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上述人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2)在乙图中B点时,蚯蚓种群属于       型。

(3)研究以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                              

 (4)分解者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某同学设计了探究“农田中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请根据以下实验过程分析回答问题:

第一步:将取自农田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纱布的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取出,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纱布、烧杯等均消毒,所有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完成)

第二步:设置对照:

烧杯A

烧杯B

加入2mL淀粉糊

加入2mL淀粉糊

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

加入30mL自来水

第三步:在室温(20℃左右)下,放置7d后,分别取A、B两烧杯中的溶液20mL,各等量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1、A2和B1、B2

第四步:试剂鉴定:

A1

A2

B1

B2

加入双缩脲试剂lmL,静置2min。

加入斐林试剂lmL,沸水浴加热2min。

加入双缩脲试剂

lmL,静置2min。

加入斐林试剂lmL,沸水浴加热2min。

第五步: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①上述实验过程中的单一变量是                              

②请指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不当之处并改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7分)以下甲图是某地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乙图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农田中某地段蚯蚓数量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上述人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2)在乙图中B点时,蚯蚓种群属于      型。
(3)研究以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                              
(4)分解者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某同学设计了探究“农田中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请根据以下实验过程分析回答问题:
第一步:将取自农田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纱布的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取出,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纱布、烧杯等均消毒,所有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完成)
第二步:设置对照:

烧杯A
烧杯B
加入2mL淀粉糊
加入2mL淀粉糊
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
加入30mL自来水
第三步:在室温(20℃左右)下,放置7d后,分别取A、B两烧杯中的溶液20mL,各等量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1、A2和B1、B2
第四步:试剂鉴定:
A1
A2
B1
B2
加入双缩脲试剂lmL,静置2min。
加入斐林试剂lmL,沸水浴加热2min。
加入双缩脲试剂
lmL,静置2min。
加入斐林试剂lmL,沸水浴加热2min。
第五步: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①上述实验过程中的单一变量是                             
②请指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不当之处并改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7分)以下甲图是某地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乙图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农田中某地段蚯蚓数量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上述人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2)在乙图中B点时,蚯蚓种群属于       型。

(3)研究以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                              

 (4)分解者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某同学设计了探究“农田中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请根据以下实验过程分析回答问题:

第一步:将取自农田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纱布的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取出,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纱布、烧杯等均消毒,所有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完成)

第二步:设置对照:

烧杯A

烧杯B

加入2mL淀粉糊

加入2mL淀粉糊

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

加入30mL自来水

第三步:在室温(20℃左右)下,放置7d后,分别取A、B两烧杯中的溶液20mL,各等量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1、A2和B1、B2

第四步:试剂鉴定:

A1

A2

B1

B2

加入双缩脲试剂lmL,静置2min。

加入斐林试剂lmL,沸水浴加热2min。

加入双缩脲试剂

lmL,静置2min。

加入斐林试剂lmL,沸水浴加热2min。

第五步: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①上述实验过程中的单一变量是                              

②请指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不当之处并改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苏丹红又名苏丹,分为Ⅰ、Ⅱ、Ⅲ、Ⅳ号,因其代谢产物有一定的致癌性,故多数国家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实验表明“苏丹红Ⅳ号”会导致鼠类患癌,且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也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4,6

 
(1)苏丹红Ⅳ号可作为生物组织染色剂,常用于对组织细胞中               成分的鉴定。

(2)肝炎病毒感染久治不愈也会使病毒DNA整合到肝细胞中,引发肝癌,与“苏丹红Ⅳ号”

致癌机理相比,从变异角度看,前者属于                ,后者属于                 

(3)研究发现,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受某调控基因的控制。为探究该调控基因存在于细胞质

还是细胞核内,研究者进行如下实验设计(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设计的思路,完成下列具体实验方案(提示:癌细胞和小鼠肝细胞都能传代培养,但癌细胞形态会发生明显改变。如何观察细胞形态不作为实验设计要求)

A.实验准备:

①配制动物细胞培养液:此培养液中除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通常还应添加的是              

②制备单个细胞:用               分别处理机体组织,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

B.实验方案

①分别使单个癌细胞和单个肝细胞核质分离,将癌细胞核和肝细胞质形成重组细胞甲,癌细胞质和肝细胞核形成重组细胞乙。

②取两个培养瓶分别编号为甲、乙(与重组细胞甲、乙对应),各加入等量的培养液。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两瓶中的细胞形态。

C.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甲瓶中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则说明                              

②若乙瓶中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则说明                              

③若甲、乙两瓶中细胞形态均发生明显变化,则说明                     

④若甲、乙两瓶中细胞形态均没有明显变化,则无法确定基因所在位置而需进一步实验,但可推断该调控基因的表达需要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共同参与。

查看答案和解析>>

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请回答:

  (1)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记个体和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________相等。标记

  技术极为重要,例如:标记物和标记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记物不能________,否则可能改变该动物与其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标记符号必须能维

  持一定时间。

  (2)为了模拟样方法测定种群密度,两位同学分别在1张50 cm×50 cm的白纸上制作方

  格表,将200粒绿豆种子随机撒在白纸上,选择5个方格进行计数,再计算出种群密度。

  两位同学的调查结果有差异,你认为原因可能有哪些?(至少答两项)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10

0.1

28

10

0.1

2

10

0.1

28

  ①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显微镜定期测定甲、乙、丙三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结果如右图所示。请根据右图信

  息,判断图中曲线A、B、C分别对应的试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