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生活污水处理的一种装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曝气池中的分解者主要是好氧性细菌 B.污泥中的细菌都属于自养生物.能通过有氧呼吸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C.从沉淀池流出的清水含有较多的无机盐 D.利用沉淀池的污泥产生沼气和废渣.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3分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是多种酸性污染气体溶于大气中的水分后,产生硫酸或硝酸等化合物,然后随着雨点降落下来而成。某生物探究小组为了了解酸雨对陆生植物的影响,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方案:

目的原理:大气中的SO2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验室中以SO2模拟酸雨,研究不同SO2量对两种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从而了解自然界中酸雨对植物的危害。

实验材料:1.实验装置如右图。

2.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SO2气体,气体流量计(控制充气量)、蒸馏水、植物培养液等。

实验步骤:

1.取5套实验装置并编号,设立________和________。

2.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发芽后,取已长出一片真叶的幼苗若干株,分别直立于盛有植物培养液的玻璃皿中,并放入务实验装置的容器内,如上图所示。

3.按图装配好实验装置。

4.________。

5.关闭实验装置活塞,将装置置于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下。在5天统计各组两种幼苗的死亡数,并计算死亡率。

实验结果:1.实验结果如下表。

2.在下面空白处画出直方图,比较甲、乙两种植物幼苗的存活率。

讨论:结果可知:________。

实验拓展:在“酸雨对陆生植物影响的模拟实验”的研究中,除本试题的“方法”与“指标”外,请你另外设计方案,填入下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08长郡中学二模)(22分)2007年夏天,我国太湖爆发了大范围蓝藻,无锡市因此出现饮用水荒,严重影响了市民生活。

(1)蓝藻是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故有人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二者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2)为判断太湖上游沿岸某工厂是否为污染源,并初步确定污染物中主要是何种物质含量超标,环保部门进行了实验检测。检测员顺河每隔100米取水样一次,共取9份并依次编号为①―⑨,已知⑤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检验员对所取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

Ⅰ.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

II.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三等份;编号B、C、D分别进行如表处理,之后加入等量的蓝藻,置于阳光下若干天,再次检测水样中蓝藻数量,统计数据如下表(单位:104个/mm3

水样编号

A组(原始水样)

0.2

0.3

0.3

1

10

10

7

7

6.5

B组(添加N)

1

1.5

2

2.5

20

19

18

17

18

C组(添加P)

8

9

9.5

10

11

9.5

7.5

7.5

7

D组(无添加)

0.2

0.2

0.3

1

10

9

7

7

6.5

通过A组数据可判断该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                       。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大范围蓝藻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超过了湖泊生态系统              的限度。某些蓝藻会产生并分泌一些              代谢产物(如毒素等)对鱼类等水生动物造成危害,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累积危害至牲畜乃至人类。实践证明,只有终止污染物的排放,之后利用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发挥其自净功能,再辅以必要的人工治理措施,才有可能根治这种“绿色污染”。

(4)如果要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可采用黑白瓶法。该方法是从湖泊的一定深度取水样,测其初始的溶氧量。然后将水样分装在透光的白瓶和不透光的黑瓶中,黑白瓶都放回取样深度,一段时间后取出,再测其溶氧量。此时,白瓶中溶氧量的变化是瓶中生物                           之差,这些数值可用来研究该水层是否存在光能自养生物,以及它们固定太阳能的多少等问题。

(5)某小组同学通过对水中细菌的培养观察实验调查池塘的污染情况。在制备培养基时,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                     。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培养基上                 越多,说明池塘水样中细菌的种类越多。

(6)在八十年代太湖生态环境未被破坏时,科学家曾对太湖中的鱼类资源做过调查,右图表示当鱼的密度上升时,鱼产量、个体生长量、食物量和寻食耗能量的变化曲线。其中能代表鱼个体生长量的曲线是

    A.l           

    B.2      

    C.3            

    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