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验步骤: ①配制含有蔗糖.水.琼脂及植物必需的所有矿质元素的1号培养基和不含Mg2+的2号培养基.调至适宜pH.备用. ②取250mL锥形瓶四个.标号甲.乙.丙.丁.分别装入等量培养基.甲.丙.丁均装入1 号培养基.乙装入2号培养基.并进行灭菌处理.然后冷却. ③选取40粒小麦种子.用清水浸泡后.消毒.将种子的胚剥落下来.去掉胚乳.在无菌条件下.将胚等量接种在四个锥形瓶的培养基上. ④将四个锥形瓶置于以下条件下培养: 甲和乙:充足光照.适宜温度30℃, 丙:黑暗.适宜温度30℃, 丁:充足光照.温度10℃. 一周后.观察胚萌发后幼苗的颜色.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植物叶绿素的合成需多种条件,如光照、适宜的温度和必需的矿质元素等。为验证叶绿素合成所需的条件,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一)实验目的(略)

(二)实验原理(略)

(三)实验步骤:

① 配制含有蔗糖、水、琼脂及植物必需的所有矿质元素的1号培养基和不含Mg2+(其他成分和1号均相同)的2号培养基,调至适宜pH,备用。

② 取250mL锥形瓶四个,标号甲、乙、丙、丁分别装入等量培养基。甲、丙、丁均装入1号培养基,乙装入2号培养基,并进行灭菌处理,然后冷却。

③ 选取40粒小麦种子,用清水浸泡后,消毒,将种子的胚剥落下来,去掉胚乳,在无菌条件下,将胚等量接种在四个锥形瓶的培养基上。

④ 将四个锥形瓶置于以下条件下培养:

组别

培养条件

充足光照

适宜温度30℃

充足光照

适宜温度30℃

黑暗

适宜温度30℃

充足光照

温度10℃

一周后观察胚萌发后幼苗的颜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植物叶绿素的合成需多种条件,如光照、适宜的温度和必需的矿质元素等。为验证叶绿素合成所需的条件,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一)实验目的(略)

(二)实验原理(略)

(三)实验步骤:

① 配制含有蔗糖、水、琼脂及植物必需的所有矿质元素的1号培养基和不含Mg2+(其他成分和1号均相同)的2号培养基,调至适宜pH,备用。

② 取250mL锥形瓶四个,标号甲、乙、丙、丁分别装入等量培养基。甲、丙、丁均装入1号培养基,乙装入2号培养基,并进行灭菌处理,然后冷却。

③ 选取40粒小麦种子,用清水浸泡后,消毒,将种子的胚剥落下来,去掉胚乳,在无菌条件下,将胚等量接种在四个锥形瓶的培养基上。

④ 将四个锥形瓶置于以下条件下培养:

组别

培养条件

充足光照

适宜温度30℃

充足光照

适宜温度30℃

黑暗

适宜温度30℃

充足光照

温度10℃

一周后观察胚萌发后幼苗的颜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学校研究小组利用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假设两组实验在相同并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且忽略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二: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结果如图2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

(1)0~25 min期间,影响B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在低浓度二氧化碳时,固定CO2能力较强的植物是_________。

(2)当实验一从开始经过10 min,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比B植物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3)若A植物在第5min时,光照突然降低,C3含量在短时间内将_________。实验二中,若给予的光照强度为x klx(a<x<b),每日光照12小时,一昼夜中B植物的干重将_________。

(4)为验证A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现提供如下材料和用品:离体叶绿体、0.5 mol/L蔗糖溶液、浓度为1%DCPIP溶液、蒸馏水、量筒、锡箔纸、试管若干、离心机。请依据“希尔反应”涉及的实验原理,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并回答下列问题:

希尔反应:将叶绿体分离后置于试管中,假若在试管中加入适当的“氢受体”,如二氯酚吲哚酚(简称DCPIP),那么照光后便会使水分解并放出氧气,这个反应被称为“希尔反应”。反应的过程如下(注:DCPIP是一种氢受体,在氧化态时是蓝色,在还原态时是无色)。

方法步骤:

第一步:离体叶绿体溶解于0.5 mol/L蔗糖溶液制备成叶绿体悬浮液:

第二步:(填表)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各试管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观察结果:离心后试管1、2、3内上层清液的颜色依次是:_________。

②实验结论:光合作用的条件是_________。

③实验分析与思考:配置叶绿体悬浮液时加入0.5 mol/L蔗糖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学校研究小组利用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假设两组实验在相同并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且忽略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 min测定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二: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结果如图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

(1)0~25 min期间,影响B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在低浓度二氧化碳时,固定CO2能力较强的植物是________。

(2)当实验一从开始经过10 min,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比B植物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若A植物在第5 min时,光照突然降低,C3含量在短时间内将________。实验二中,若给予的光照强度为x klx(a<x<b),每日光照12小时,一昼夜后B植物的干重将________。

(4)为验证A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现提供如下材料和用品:离体叶绿体、0.5 mol/L蔗糖溶液、浓度为1%DCPIP溶液、蒸馏水、量筒、锡箔纸、试管若干、离心机。请依据“希尔反应”涉及的实验原理,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并回答下列问题:

希尔反应:将叶绿体分离后置于试管中,假若在试管中加入适当的“氢受体”,如二氯酚吲哚酚(简称DCPIP),那么照光后便会使水分解并放出氧气,这个反应被称为“希尔反应”。反应的过程如下(注:DCPIP是一种氢受体,在氧化态时是蓝色,在还原态时是无色)。

方法步骤:

第一步:离体叶绿体溶解于0.5 mol/L蔗糖溶液制备成叶绿体悬浮液:

第二步:填表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各试管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观察结果:离心后试管1、2、3内上层清液的颜色依次是:________。

②实验结论:光合作用的条件是________。

③实验分析与思考:配置叶绿体悬浮液时加入0.5 mol/L蔗糖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学校研究小组利用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假设两组实验在相同并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且忽略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 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二 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结果如图2所示。[来源:Z,xx,k.Com]

请据图分析回答:
(1)0~25min期间,影响B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在低浓度二氧化碳时,固定CO2能力较强的植物是            
(2)当实验一从开始经过10min,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比B植物          ,原因是                                                    
(3)若A植物在第5min时,光照突然降低,C3含量在短时间内将         。实验二中,若给予的光照强度为x klx(a<x<b),每日光照12小时,一昼夜中B植物的干重将          
(4)为验证A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现提供如下材料和用品:离体叶绿体、0.5mol/L蔗糖溶液、浓度为1%DCPIP溶液、蒸馏水、量筒、锡箔纸、试管若干、离心机。请依据“希尔反应”涉及的实验原理,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并回答下列问题:
希尔反应:将叶绿体分离后置于试管中,假若在试管中加入适当的“氢受体”,如二氯酚吲哚酚(简称DCPIP),那么照光后便会使水分解并放出氧气,这个反应被称为“希尔反应”。反应的过程如下(注:DCPIP是一种氢受体,在氧化态时是蓝色,在还原态时是无色)。


叶绿体

 
 


方法步骤:
第一步:离体叶绿体溶解于0.5mol/L蔗糖溶液制备成叶绿体悬浮液:
第二步:(填表)
组别
加入试剂
处理方法
试管1
1% DCPIP 0.5ml 和叶绿体悬浮液5ml
光照
试管2
 
黑暗
试管3
1% DCPIP 0.5ml 和0.5mol/L蔗糖溶液5ml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各试管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观察结果:离心后试管1、2、3内上层清液的颜色依次是:                
②实验结论: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③实验分析与思考:配置叶绿体悬浮液时加入0.5mol/L蔗糖溶液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