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分)Ⅰ.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时,要配制标准显色液,即吸取0.20 mL、0.40 mL、0.60 mL、0.80 mL、1.00 mL和1.50 mL?亚硝酸钠溶液,分别置于50 mL比色管中,再另取1支空比色管。向各管中分别加入2.0 m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混匀,静置3- 5 min后,各加入1.0 mL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最后加蒸馏水补足50 mL。
Ⅱ.用样品处理液代替亚硝酸钠溶液,做一个50 mL的样品显色管,15 min后与标准管对比。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所用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为 。
(2)Ⅰ中空比色管起 作用。
(3)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的正确描述是 。
A.重氮化酸化
显色
比色
B.重氮化酸化
比色
显色
C.酸化重氮化
显色
比色
D.酸化重氮化
比色
显色
(4)Ⅱ中为什么要15 min后对比?
Ⅰ、下列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请回答相关的问题:
①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 ②观察并鉴定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③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 ④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⑤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⑥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 的催化效率
⑦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_______ ,需要水浴加热的是_______ ,需要用颜色反应确定的是_______(以上均填标号)。
(2)由于实验材料用品或试剂所限,有时候需要设法替代,下列各项处理中正确的是( )
A.做⑦实验时,可用蒜叶代替洋葱根尖
B.做④实验时,可用鸡血红细胞代替紫色洋葱表皮细胞
C.做⑤实验时,可用干净的细沙代替二氧化硅
D.做③实验时,可用龙胆紫代替苏丹Ⅲ染液
Ⅱ、某科研小组将分离到的A型流感病毒(AIV)接种至鸡胚,收获病毒后制成灭活疫苗进行免疫试验,免疫后采血测其血清抗体水平,结果如下:
表 三组鸡血清中相关抗体测定
组别 |
5周龄 鸡(只) |
|
生理盐水 注射量 (mL/只) |
相关抗体测定 |
|||
5周龄 |
注射后 7天 |
注射后 14天 |
注射后 21天 |
||||
I |
20 |
0.5 |
0 |
4.00 |
7.45 |
7.71 |
8.95 |
II |
20 |
0.3 |
0 |
4.00 |
8.63 |
8.34 |
7.65 |
III |
20 |
0 |
0.5 |
4.00 |
3.54 |
2.33 |
2.00 |
(1)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_。参考Ⅰ、Ⅲ组的注射量,Ⅱ组的注射量还应增加的试剂及其用量是_______。
(2)灭活疫苗注射入鸡体内后作为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接种同种AIV,试验鸡体内的 _______就会迅速增殖、分化,相应抗体水平迅速升高,由此证明该灭活疫苗确实对试验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Ⅰ、下列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请回答相关的问题:
①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 ②观察并鉴定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③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 ④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⑤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⑥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 的催化效率
⑦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_______ ,需要水浴加热的是_______ ,需要用颜色反应确定的是_______(以上均填标号)。
(2)由于实验材料用品或试剂所限,有时候需要设法替代,下列各项处理中正确的是( )
A.做⑦实验时,可用蒜叶代替洋葱根尖
B.做④实验时,可用鸡血红细胞代替紫色洋葱表皮细胞
C.做⑤实验时,可用干净的细沙代替二氧化硅
D.做③实验时,可用龙胆紫代替苏丹Ⅲ染液
Ⅱ、某科研小组将分离到的A型流感病毒(AIV)接种至鸡胚,收获病毒后制成灭活疫苗进行免疫试验,免疫后采血测其血清抗体水平,结果如下:
表 三组鸡血清中相关抗体测定
组别 |
5周龄 鸡(只) |
|
生理盐水 注射量 (mL/只) |
相关抗体测定 |
|||
5周龄 |
注射后 7天 |
注射后 14天 |
注射后 21天 |
||||
I |
20 |
0.5 |
0 |
4.00 |
7.45 |
7.71 |
8.95 |
II |
20 |
0.3 |
0 |
4.00 |
8.63 |
8.34 |
7.65 |
III |
20 |
0 |
0.5 |
4.00 |
3.54 |
2.33 |
2.00 |
(1)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_。参考Ⅰ、Ⅲ组的注射量,Ⅱ组的注射量还应增加的试剂及其用量是_______。
(2)灭活疫苗注射入鸡体内后作为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接种同种AIV,试验鸡体内的 _______就会迅速增殖、分化,相应抗体水平迅速升高,由此证明该灭活疫苗确实对试验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Ⅰ、 碳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可以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图表示碳在人体内的转移途径以及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循环流动,请据图回答:
(1)若图中的X是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的,且与血糖调节有关,则X是胰高血糖素;若图中的X是一种抗病毒的特效药,它在效应T细胞内合成,并可干扰、破坏病毒DNA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则X是 。
(2) 如果图中g过程是不可逆的,则该过程发生在哺乳动物的 。人体正常血糖浓度为80―120mg/Dl,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调节中枢在 。
(3)能产生ATP的过程是(用图中字母表示) 。
(4)当某人进食后,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可促进上图中的哪些生理过程的进行?(用图中字母回答) 。
(5)从高等生物新陈代谢角度看,完成a、b过程的细胞器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怎样的?
(6)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能发生c过程的可能是生态系统中的哪些成分?
Ⅱ、 下图仪器可用来测量细小活生物所吸收的氧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mm) | ||||||
生物 | 时间(分) |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
萌发的豆 | 0 | 8. 0 | 16.O | 24.0 | 32.0 | 40.0 |
蚯蚓 | 0 | 4.5 | 9.0 | 13.5 | 18.0 | 22.5 |
(1)起对照作用的Q管内应放置: 。
A.20粒死种子 B.20粒活种子 C.与P管等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
D.与P管氢氧化钠溶液等量的清水 E.有孔的平台
(2)有色液滴会向哪个方向运动?并加以解释。
(3)在50分钟内,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然后再利用四条蚯蚓来重复实验。
①一位同学根据上表实验结果推断出下列的结论: “萌发的种子吸收氧气的速率较蚯蚓吸收氧气的速率快。”你认为这是否正确?并加以解释。
②在应用蚯蚓的那项实验中,预测有色液体在一小时后所移动的距离。 。
Ⅰ、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胰岛素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在图中的①~⑩过程中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现象的有 (填写序号)。
(2)进行过程②⑥⑦必需的酶依次是 。
(3)与人体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相比,通过②过程获得的目的基因不含有 和 。
(4)图中A~D段表示质粒的某基因,B表示RNA聚合酶结合位点。请在图下方的方框内用箭头表示RNA聚合酶在C上的移动方向。为使目的基因直接表达,目的基因插入的最佳位点是图中的 处 (填数字序号)。
(5)人的胰岛素基因能在大肠杆菌细胞内成功表达,说明大肠杆菌与人共用一套 ,这里的成功表达指的是 。
Ⅱ、 为了验证促进有丝分裂物质对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将小鼠的肝细胞悬浮液分成等细胞数的甲、乙两组,在甲组的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乙组中加入等剂量的3H―TdR并加入促进有丝分裂物质。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甲、乙两组细胞的总放射强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内3H―TdR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存在细胞结构名称是 。
(2)预测乙组细胞的总放射性强度比甲组的高,原因是 。
(3)在上述实验中选用3H―TdR的原因是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