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豇豆对多种害虫具有抗虫能力,根本原因是豇豆体内具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基因)。科学家将其转移到水稻体内后,却发现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CpTI蛋白质的积累量不足。经过在体外对CpTI基因进行了修饰后,CpTI蛋白质在水稻中的积累量就得到了提高。修饰和表达过程图3所示:
图3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CpTI基因是基因工程中的________ ,为减少工作量和盲目性,获以CpTI基因时应尽可能采用人工合成基因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mRNA为模板合成所需基因,完成这一过程需要 ________酶和DNA聚合酶等;二是根据已知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目的基因结构中的________的核苷酸序列,再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目的基因。
(2)用化学方法合成的CpTI与豇豆体内的CpTI相比,前者的核苷酸数目________后者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
(3)“信号肽”序列及“内质网滞留信号”序列之所以能修饰到CpTI上,是由于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 ,在①过程中,要使用________酶,②过程称为 ________ 。
(4)检测修饰后的CpTI基因是否表达的最好方法是______ 。
(12分)如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__。
(2)图中1、2、6的名称依次为1_________;2 _________;6_________。
(3)图中8示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在双链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_________。
(4)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 ]_________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若4是胞嘧啶,则3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DNA分子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 )
A.脱氧核糖、核糖和磷酸 B.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
C.核糖、碱基和磷酸 D.核糖核苷酸、碱基和磷酸
(6)基因D与d的根本区别是( )
A.基因D能控制显性性状,基因d能控制隐性性状
B.基因D、基因d所含的脱氧核苷酸种类不同
C.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7)如下图,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靠氢键相连,其中正确的是( )
(8)从生物“适应的相对性”、“基因突变的低频性”可见DNA作为遗传物质其分子结构具有___________性。
(12分)如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__。
(2)图中1、2、6的名称依次为1_________;2 _________;6_________。
(3)图中8示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在双链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_________。
(4)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 ]_________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若4是胞嘧啶,则3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DNA分子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 )
A.脱氧核糖、核糖和磷酸 B.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
C.核糖、碱基和磷酸 D.核糖核苷酸、碱基和磷酸
(6)基因D与d的根本区别是( )
A.基因D能控制显性性状,基因d能控制隐性性状
B.基因D、基因d所含的脱氧核苷酸种类不同
C.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7)如下图,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靠氢键相连,其中正确的是( )
(8)从生物“适应的相对性”、“基因突变的低频性”可见DNA作为遗传物质其分子结构具有___________性。
26.洋葱是生物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洋葱根尖分为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和根冠四个部分,这一结构的形成是细胞一——的结果,其中——细胞可能产生新基因。成熟区细胞不断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离子,与二者的吸收关系最为密切的具膜细胞器分别是——、——。
Ⅱ.研究表明:当DNA复制时,BrdU可替代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NA的一条单链含有BrdU,染色后着色变深;两条单链都含有BrdU,染色后着色变浅。研究人员将普通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使之连续进行两次分裂,分别观察处于两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请回答:
(1) 制作装片的流程为——。
(2)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着色情况分别是——一
(3)E述现象可以验证 。
Ⅲ.洋葱根的生长受到多种激素影响,其中生长素(IAA)能促进生长。
(1)若将幼苗横放,根会向地生长,这一现象反映了生长素作用的——。
(2)在移栽植物时切除主根尖端可以促进根系的发育,说明根的生长也具有——现象。
(3)将洋葱根尖放在含有较高浓度IAA的培养液中,发现在培养液中出现乙烯,且IAA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越多,根尖生长受到的抑制越强。该实验说明——。
癌症源于一组不受控制地进行分裂的细胞。某白血病具有遗传性,主要是某条染色体的DNA上的基因E突变为e引致(见图甲)。
1. 有一对年轻夫妇的家族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有某种能识别序列CTNAG的酶(N=任意一种核苷酸A、T、G或C),可在该序列的CT碱基之间切断。科学家提取该对夫妇(M和P)、他们的新生儿、另外非家族成员人士(J和K)的DNA,利用CTNAG酶切割DNA,做凝胶电泳,结果如下图乙。
(1)研究所用的酶称为 。
(2)J样本电泳后有两条带,K样本只有一个条带,请据图分析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 。
(3)写出双亲的基因型:
2.该疾病目前采取的治疗措施有放疗、化疗、基因治疗等方法。
(1)无论是辐射和药物作用,都是作用癌细胞分裂的 时期。
(2)抗癌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干扰细胞分裂。下图显示生化途径的特定阶段,抗癌药物A和抗癌药物B抑制图内细胞的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胸腺嘧啶核苷酸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是 。若抗癌药物A不直接影响酶1基因的复制,则它可能通过抑制酶1合成的 过程而起作用。
(3)抗癌药物B的结构与化合物X很相似,则抗癌药物B的作用机制可能是 。
3.基因治疗的基本步骤是:
(1)治疗该白血病的目的基因是指 基因;基因在体外增殖的主要方法是 。
(2)病毒在此治疗中的作用是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