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自然界中的高等植物,较容易形成多倍体,特别是一些环境条件剧烈变化的地方,如帕米尔高原的高山植物,有65%的种类是多倍体。形成多倍体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植物的体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受阻,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我国科学家根据这个原理培育出了原来自然界没有的物种,如三倍体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黑麦等。
已知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只能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倍增一次,之后秋水仙素失去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究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减数分裂是否有影响,请选用下面提供的材料和试剂进行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1)材料:A1:豌豆植株(二倍体2N=14,花粉未发育成熟)
A2:豌豆植株(二倍体2N=14,花粉已发育成熟)
A3:豌豆植株(二倍体2N=14,幼苗、生长着大量完整的幼根)
(2)试剂:B1:蒸馏水 B2: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B3: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
(3)实验结果检测:
C1:未发育成熟的花粉→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显微镜观察
C2:发育成熟的花粉→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显微镜观察
C3:根尖→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显微镜观察
(4)实验结果预测:
根据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不同进行分类并统计,绘制坐标图(假定100%的花粉都发育成熟)
请将从上述(1)、(2)、(3)、(4)中选出的答案填入下表对应序号后:
组 号 | 实验组 | 对照组 |
所选材料 | ① | ② |
所选试剂 | ③ | ④ |
实验过程 | 用试剂处理材料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定的时间 | |
所选实验结果检测 | ⑤ | ⑥ |
所选实验结果预测 | ⑦ | ⑧ |
最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并说明理由 | 最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⑨ 理由⑩ |
根据遗传变异的相关原理回答下列育种问题
I.芽的分生组织细胞发生变异后,可表现为所长成的枝条和植株性状改变,称为芽变。
(1)为确定某果树枝条的芽变是否与染色体数目变异有关,可用 观察正常枝条与芽变枝条的染色体数目差异。
(2)桃树可发生芽变。已知桃树株型的高株(D)对矮株(d)显性,果型的圆(A)对扁(a)为显性,果皮毛的有毛(H)对无毛(h)为显性。现从高株圆果有毛的桃树(DdAaHh)中,选到一株高株圆果无毛的芽变个体(这一芽变是由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造成的)。在不考虑再发生其他突变的情况下,未芽变桃树(DdAaHh)测交后代发生分离的性状有 ,原因是 ;芽变桃树测交后代发生分离的性状有 ,原因是 。
(3)上述桃树芽变个体用枝条繁殖,所得植株群体性状表现型为 请用细胞分裂的知识解释原因 。
II.我国育种专家成功地培育出了一种可育农作物新品种小黑麦,该品种是由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培育出的新作物。它既有普通小麦的特性,又综合了黑麦的耐贫瘠,抗病力强,种子蛋白质含量高等优点。据资料表明,普通小麦(2N=6x=42。AABBDD)是野生二粒小麦(2N=4x=28,AABB)与方穗山羊草的杂交后代。(①从播种到收获种子需两年。②生物学中把x代表染色体组。)
现有原始物种及其所含染色体组的资料,见下表:
序号 | 原始物种 | 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 | 体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组 | 体细胞染色体数 |
① | 黑麦 | 2 | EE | 14 |
② | 拟斯俾尔脱山羊草 | 2 | BB | 14 |
③ | 方穗山羊草 | 2 | DD | 14 |
④ | 野生一粒小麦 | 2 | AA | 14 |
(4)填写完成培育可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过程:(用序号表示物种)
① × →杂种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加倍,培育为野生二粒小麦。
② × →杂种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加倍培育为普通小麦。
③ × →杂种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加倍培育为可育新品种小黑麦。
(5)获得该农作物新品种种子,整个培育过程至少需要 年。
(6)该新品种细胞中染色体组的组成可写为 ,育种过程中 是杂交后代可育的关键。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