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现有两纯种小麦,一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I、II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问: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 ,该方法称 。方法II所示的育种方法是 。
(2)图中①和④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和 ;
(3)(二)过程中,D和d的分离发生在 (时期),(三)过程获得的植株往往表现为 等特点;(四)过程使用的药剂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原因是 __________。
(4)方法II一般从F1经(五)过程后开始选种,这是因为 。
(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 ,若要在其中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是 ,让F1按该方法经(五)(六)过程连续进行2代,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
(5)如将方法I中获得的③⑤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
(6)图示的两种育种方法都以亲本杂交开始,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两个亲本中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集中在F1体细胞内,继而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 分离的同时, 自由组合。
现有两纯种小麦,一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I、II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问: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 ,该方法称 。方法II所示的育种方法是 。
(2)图中①和④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和 ;
(3)(二)过程中,D和d的分离发生在 (时期),(三)过程获得的植株往往表现为 等特点;(四)过程使用的药剂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原因是 __________。
(4)方法II一般从F1经(五)过程后开始选种,这是因为 。
(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 ,若要在其中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是 ,让F1按该方法经(五)(六)过程连续进行2代,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
(5)如将方法I中获得的③⑤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
(6)图示的两种育种方法都以亲本杂交开始,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两个亲本中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集中在F1体细胞内,继而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 分离的同时, 自由组合。
现有两个纯种小麦(体细胞内有染色体42个,6个染色体组):甲:高杆(D,易倒伏),能抗锈病(T);乙:矮杆(d,抗倒伏),易染锈病(t)。用甲、乙两个小麦进行育种,过程如下:
(1)甲、乙两个小麦杂交得到
(2)从上分离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幼苗
(3)对上述幼苗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得到成长植株
(4)对成长植株进行选择培育
根据上述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表现型是_________。
乙的基因型是_________表现型是_________。
②的基因型是_________表现型是_________。
③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幼苗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a _________b _________c _________d_________。
这些幼苗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_个
这些幼苗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_________个
这些幼苗称为_________倍体。
④上述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基因型依次是: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这些植株都是(纯合体、杂合体)_________。
⑤最符合育种要求的植株,基因型是_________表现型是_________。
假如有两个纯种小麦品种,一种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种是矮秆(d)易染锈病(t)。用这两个小麦品种可培育出矮秆抗锈病的小麦新品种。
(1)这种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其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杂交的F2代将出现________种基因型,________种表现型。
(3)杂交后代中最符合生产要求的基因型是______。
(9分)以下各图分别表示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
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品种
请据图回答:
(1)A图所示过程是一种克隆动物的新技术,新个体丙的性别决定于______亲本。
(2)在B图中,由物种P突变为物种P′,在指导蛋白质合成时,③处的氨基酸由物种P的______改变成了______。(缬氨酸GUC;谷氨酰胺CAG;天门冬氨酸GAC)
(3)C图所示的育种方法叫 ,该方法最常用的做法是在1处________ ________
(4)D图所表示的育种方法叫 ,若要在F2中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5)E图中过程2常用的方法是______,与D方法相比,E方法的突出优点是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