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考试内容与要求细目 本考试的范围包括..3个必修模块.考试的具体内容如表二. 表二: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考试内容与要求细目表 必修1:分子与细胞 内 容 测试水平要求 A B C 第1章 走近细胞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观察细胞(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组成细胞的元素 √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氨基酸及其种类 √ 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 蛋白质的功能 √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 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 核酸的功能 √ 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细胞中的糖类 √ 细胞中的脂质 √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细胞中的水 √ 细胞中的无机盐 √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细胞膜的成分 √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 细胞膜的功能 √ 第2 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的功能 √ 细胞核的结构 √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通过渗透现象探究膜的透性 √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 第2 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 第3 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被动运输 √ 主动运输 √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 酶的本质 √ 二 酶的特性 酶具有高效性 √ 酶具有专一性 √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 --ATP 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 √ 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 √ ATP的利用 √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的概念 √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 有氧呼吸 √ 无氧呼吸 √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捕获光能的色素 √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 叶绿体的结构 √ 二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 光合作用的过程 √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 化能合成作用 √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 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 有丝分裂 √ 无丝分裂 √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及其意义 √ 细胞的全能性 √ 搜集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 √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 细胞衰老的特征 √ 细胞的凋亡 √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 致癌因子 √ 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 √ 必修2:遗传与进化 内 容 测试水平要求 A B C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 分离定律 √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 自由组合定律 √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 精子的形成过程 √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 二.受精作用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 受精作用 √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萨顿的假说 √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实验证据 √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 第3节 伴性遗传 人类红绿色盲症 √ 抗维生素D佝偻病 √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 DNA分子的结构 √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 第3节 DNA的复制 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 √ 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 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遗传信息的转录 √ 遗传信息的翻译 √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的实例 √ 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 基因重组 √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 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影响) √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 诱变育种 √ 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基因工程的原理 √ 基因工程的应用 √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物种的概念 √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共同进化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 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 必修3:稳态与环境 内 容 测试水平要求 A B C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 细胞外液的成分 √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 人脑的高级功能 √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激素调节的发现 √ 激素调节的实例 √ 激素调节的特点 √ 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 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 第4节 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 √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 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 免疫学的应用 √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 出生率和死亡率 √ 迁入率和迁出率 √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 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 √ 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 √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 群落的物种组成 √ 种间关系 √ 群落的空间结构 √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演替的类型 √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范围 √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的过程 √ 能量流动的特点 √ 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 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碳循环 √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其稳定性 √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 保护生物多样性 √ 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 说明: 1.为方便教师教和学生学.表中内容基本按教材编排顺序陈述.列举的条目细化到教材中的黑体字小标题. 2.应考的实验.调查及其他实践活动放在相应章节中同步列出.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9湖北三校三月联考)(5分)大气污染物可普遍引起植物中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并认为这是植物受环境胁迫的一种生理反应和细胞结构及功能受损的表现。酸雨胁迫对植物脯氨酸的变化和危害的关系如何呢?某生物学习小组在老师协助下,制定了课题进行研究,并进行下述实验过程。

一、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的供试植物为钟萼木科的伯乐树、苏木科的翅荚木、楝科的香椿、蝶形花科的刺槐。种子首先进行消毒与育苗,当苗木生长到一定高度后,选取生长好和长势相近的苗木移至适宜的培养钵或木箱中栽培,按常规盆栽方法管理,经20天左右的缓苗期,分别用pH=5、pH=3、pH=2的硫酸型人工模拟酸雨进行喷洒处理,每三天喷洒1次,每次以喷湿为准,每次喷洒量约为500 mL,重复7~9次。每次喷洒前观察和调查植株生长和受害情况,并分别收集和统计落叶,对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

二、实验结果:

1.叶片脯氨酸的含量变化随酸雨pH下降而递增,酸雨pH越低,脯氨酸增加的幅度越大。当pH为2时,伯乐树、翅荚木、香椿、刺槐的增加幅度分别为131.4%、126.1%、124.5%和99.1%。

2.根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叶相反,随酸雨pH下降而递减,当pH为2时,其减少幅度在3%~8%之间。

三、分析并回答:

(1)该实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性或验证性)。

(2)从实验结果看,该实验方案中还应增设pH=________________左右的对照组,与其他三组同时喷洒处理。

(3)若要得出叶中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危害的关系,实验中还应增加叶的危害程度这一指标,叶的危害程度可以用叶的某些方面特征的变化作为指标,试写出其中一项指标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

①叶片脯氨酸随酸雨pH下降而递增,根系则相反,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同植物的叶中,脯氨酸增幅的比例不同,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天然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用两个无法产生豌豆素的纯种(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及其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结果如下:

组别

亲本

F1表现

F2表现

突变品系1×野生型

有豌豆素

3/4有豌豆素,1/4无豌豆素

突变品系2×野生型

无豌豆素

1/4有豌豆素,3/4无豌豆素

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

无豌豆素

3/16有豌豆素,13/16无豌豆素

研究表明,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但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豌豆素的产生。

⑴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上述杂交亲本中,野生型、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分别为                     

⑵第Ⅲ组的F2中,无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有      种。若从第Ⅰ、Ⅲ组的F2中各取一粒均能产生豌豆素的豌豆,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⑶为鉴别第Ⅱ组F2中无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取该豌豆自交,若后代全为无豌豆素的植株,则其基因型为          ;若后代中       ,则其基因型为        

⑷现有纯种亲本4,其基因型与上表亲本均不同,它与其他豌豆杂交的F1     

(有/没有)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 T 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右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精神因素使 T 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能力降低的原因是             

(2)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3)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一是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两种)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

途径实现的。

(4)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再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外的电位变化是                         

Ⅱ.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天然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用两个无法产生豌豆素的纯种(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及其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结果如下:

组别

亲本

F1表现

F2表现

突变品系1×野生型

有豌豆素

3/4有豌豆素,1/4无豌豆素

突变品系2×野生型

无豌豆素

1/4有豌豆素,3/4无豌豆素

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

无豌豆素

3/16有豌豆素,13/16无豌豆素

研究表明,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但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豌豆素的产生。

⑴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上述杂交亲本中,野生型、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分别为            

⑵第Ⅲ组的F2中,无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有  种。若从第Ⅰ、Ⅲ组的F2中各取一粒均能产生豌豆素的豌豆,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⑶为鉴别第Ⅱ组F2中无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取该豌豆自交,若后代全为无豌豆素的植株,则其基因型为         ;若后代中          ,则其基因型为       

⑷现有纯种亲本4,其基因型与上表亲本均不同,它与其他豌豆杂交的F1中,  (有/没有)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

⑸进一步研究得知,基因A是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催化一种前体物转化为豌豆素的。而基因B-b本身并不直接表达性状,但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请在右侧方框内尝试用概念图(文字加箭头的形式)的方式解释上述遗传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12分)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 T 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右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精神因素使 T 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能力降低的原因是             

(2)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3)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一是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两种)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

途径实现的。

(4)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再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外的电位变化是                         

Ⅱ.(15分)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天然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用两个无法产生豌豆素的纯种(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及其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结果如下:

 

组别

亲本

F1表现

F2表现

突变品系1×野生型

有豌豆素

3/4有豌豆素,1/4无豌豆素

突变品系2×野生型

无豌豆素

1/4有豌豆素,3/4无豌豆素

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

无豌豆素

3/16有豌豆素,13/16无豌豆素

研究表明,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但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豌豆素的产生。

⑴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上述杂交亲本中,野生型、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分别为            

⑵第Ⅲ组的F2中,无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有  种。若从第Ⅰ、Ⅲ组的F2中各取一粒均能产生豌豆素的豌豆,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⑶为鉴别第Ⅱ组F2中无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取该豌豆自交,若后代全为无豌豆素的植株,则其基因型为         ;若后代中          ,则其基因型为       

⑷现有纯种亲本4,其基因型与上表亲本均不同,它与其他豌豆杂交的F1中,  (有/没有)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

⑸进一步研究得知,基因A是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催化一种前体物转化为豌豆素的。而基因B-b本身并不直接表达性状,但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请在右侧方框内尝试用概念图(文字加箭头的形式)的方式解释上述遗传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天然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用两个无法产生豌豆素的纯种(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及其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结果如下:

组别
亲本
F1表现
F2表现

突变品系1×野生型
有豌豆素
3/4有豌豆素,1/4无豌豆素

突变品系2×野生型
无豌豆素
1/4有豌豆素,3/4无豌豆素

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
无豌豆素
3/16有豌豆素,13/16无豌豆素
研究表明,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但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豌豆素的产生。
(1)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上述杂交亲本中,野生型、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分别为            
(2)第Ⅲ组的F2中,无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有  种。
(3)为鉴别第Ⅱ组F2中无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取该豌豆自交,若后代全为无豌豆素的植株,则其基因型为        ;若后代中          ,则其基因型为       
(4)现有纯种亲本4,其基因型与上表亲本均不同,它与其他豌豆杂交的F1中,  (有/没有)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
(5)进一步研究得知,基因A是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催化一种前体物转化为豌豆素的。而基因B-b本身并不直接表达性状,但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请在右侧方框内尝试用概念图(文字加箭头的形式)的方式解释上述遗传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