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Ⅰ.为了研究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分别在三个碳源不同其余条件相同的锥形瓶中培养某种细菌.在适宜的情况下培养并等时间间隔测量试管内的酶含量.得到如图B所示的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内容: (1)为什么在计时一段时间后乙瓶中才有淀粉酶产生 .淀粉酶是 酶. 在甲锥形瓶中分解葡萄糖的酶是 酶. (2)若甲组经过诱变处理.从培养液中也检测出了高活性的淀粉酶.为了筛选其中的这种变异菌株.将诱变后的甲组细菌培养液适当稀释后.转接于 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菌落后用碘液对培养基作显色处理.看到如C图所示情况.图中菌落周围的培养基 色的就是突变菌.此变异应该发生在控制酶合成的基因结构的 区. Ⅱ.人体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是受传出神经支配的.Ach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当兴奋传到传出神经末梢时.Ach与Ach受体结合.进而引起肌肉收缩.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当兴奋传导到①处时.兴奋部位膜电位为 , (2)突触是由图中的 构成的.此处兴奋传导方向的特点是 , (3)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Ach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Ach的分解.则 会导致 , (4)研究表明.不少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受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 .它除 与病毒结合之外.还能与Ach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导.导致肌无力.这说明患者所感染的病毒表面有一种抗原决定簇与Ach受体相似.在免疫学上此种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 病, (5)有些肌无力患者是由于先天性的Ach受体结构异常所致.其根本病因是发生了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为了研究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1952年Lederbeg夫妇利用大肠杆菌设计了一个影印培养法实验。影印培养法的基本过程是:把长有菌落的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一层灭菌丝绒布的木质圆柱体(直径略小于培养皿平板)上,使其均匀地沾满来自母种培养皿平板上的菌落,然后通过这一“印章”把此平板上的菌落“真实地”一一接种到不同的其他平板上。下图就是利用影印培养技术研究大肠杆菌产生抗链霉素突变的实验。

①首先将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稀释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平板1上,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3上。经培养后,在平板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

②对培养皿2和3进行比较,在平板2上找到与平板3上位置相同的那几个菌落。

③将平板2上与平板3上位置相同的菌落挑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4中,经培养后,再稀释涂布在平板5上。

④并重复以上各步骤,最后在试管12中获得了较纯的抗链霉素菌落。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酵母菌相比,大肠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3号、7号、11号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的作用是            ,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1号、2号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了:            

(3)你认为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4)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了研究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1952年Lederbeg夫妇利用大肠杆菌设计了一个影印培养法实验。影印培养法的基本过程是:把长有菌落的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一层灭菌丝绒布的木质圆柱体(直径略小于培养皿平板)上,使其均匀地沾满来自母种培养皿平板上的菌落,然后通过这一“印章”把此平板上的菌落“真实地”一一接种到不同的其他平板上。下图就是利用影印培养技术研究大肠杆菌产生抗链霉素突变的实验。

①首先将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稀释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平板1上,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3上。经培养后,在平板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
②对培养皿2和3进行比较,在平板2上找到与平板3上位置相同的那几个菌落。
③将平板2上与平板3上位置相同的菌落挑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4中,经培养后,再稀释涂布在平板5上。
④并重复以上各步骤,最后在试管12中获得了较纯的抗链霉素菌落。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酵母菌相比,大肠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3号、7号、11号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的作用是            ,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1号、2号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了:            
(3)你认为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4)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人为了研究微生物与氧的关系,把乳酸菌、酵母菌、硝化细菌分别培养在三个半固体培养基中,几天后观察,结果如右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    )

    A.甲中的微生物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乙中的微生物在有氧与无氧的条件下呼吸作用的产物

都有CO2

    C.丙中的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分布在细胞核中

    D.甲、乙、丙中的微生物所需的碳源均为有机碳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了研究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1952年Lederbeg夫妇利用大肠杆菌设计了一个影印培养法实验。影印培养法的基本过程是:把长有菌落的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一层灭菌丝绒布的木质圆柱体(直径略小于培养皿平板)上,使其均匀地沾满来自母种培养皿平板上的菌落,然后通过这一“印章”把此平板上的菌落“真实地”一一接种到不同的其他平板上。下图就是利用影印培养技术研究大肠杆菌产生抗链霉素突变的实验。

①首先将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稀释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平板1上,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3上。经培养后,在平板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

②对培养皿2和3进行比较,在平板2上找到与平板3上位置相同的那几个菌落。

③将平板2上与平板3上位置相同的菌落挑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4中,经培养后,再稀释涂布在平板5上。

④并重复以上各步骤,最后在试管12中获得了较纯的抗链霉素菌落。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酵母菌相比,大肠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3号、7号、11号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的作用是            ,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1号、2号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了:            

(3)你认为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4)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每空2分,共10分)为了研究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1952年Lederbeg夫妇利用大肠杆菌设计了一个影印培养法实验。影印培养法的基本过程是:把长有菌落的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一层灭菌丝绒布的木质圆柱体(直径略小于培养皿平板)上,使其均匀地沾满来自母种培养皿平板上的菌落,然后通过这一“印章”把此平板上的菌落“真实地”一一接种到不同的其他平板上。下图就是利用影印培养技术研究大肠杆菌产生抗链霉素突变的实验。

①首先将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稀释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平板1上,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3上。经培养后,在平板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

②对培养皿2和3进行比较,在平板2上找到与平板3上位置相同的那几个菌落。

③将平板2上与平板3上位置相同的菌落挑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4中,经培养后,再稀释涂布在平板5上。

④并重复以上各步骤,最后在试管12中获得了较纯的抗链霉素菌落。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酵母菌相比,大肠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3号、7号、11号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的作用是            ,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1号、2号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了:            

(3)你认为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4)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