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本题为分叉题。A适用于《生命科学》教材,B适用于《生物》教材。A和B中任选一题,若两题都做以A给分。
A.下图表示用生物工程制备人抗A抗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红细胞膜表面有被称为凝集原的特异____ ____:从免疫学角度看,这种凝集原是_____ ___。
(2)图中细胞中1是小鼠体内注入人A型血红细胞后而获得的________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产生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但难以在体外培养。甲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2,是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的骨髓瘤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________________,但不会产生抗体。
(3)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细胞3,这种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___。把它在乙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则能产生大量的细胞群,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①的主要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过程②或⑧的培养方法能产生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体。
B.水和无机盐是由植物木质部的导管输送的。用32p标记的矿质营养液培养某植物幼苗一段时间后,在根细胞中检测32p的累积量和运输量,结果如右图。
(1)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_。
(2)在与a、B.C.d四点相对应的细胞中;
1)累积量最高的是_______点处的细胞,这是因为根尖该部位没有______________结构。
2)吸收量大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点处的细胞主要靠_______作用吸收水分.该处细胞的形态是下图中_______
4)最适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_____点处的细胞
(3)制约该植物吸收矿质离子的直接因素有_______。
①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植物的光合作用 ⑧细胞膜上的多糖 ④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A.①② B.②⑧ C.⑨④ D.①④
(4)由磷构成的细胞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
(9分)本题为分叉题。A适用于《生命科学》教材,B适用于《生物》教材。A和B中任选一题,若两题都做以A给分。
A.下图表示用生物工程制备人抗A抗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红细胞膜表面有被称为凝集原的特异____ ____:从免疫学角度看,这种凝集原是_____ ___。
(2)图中细胞中1是小鼠体内注入人A型血红细胞后而获得的________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产生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但难以在体外培养。甲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2,是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的骨髓瘤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________________,但不会产生抗体。
(3)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细胞3,这种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___。把它在乙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则能产生大量的细胞群,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①的主要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过程②或⑧的培养方法能产生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体。
B.水和无机盐是由植物木质部的导管输送的。用32p标记的矿质营养液培养某植物幼苗一段时间后,在根细胞中检测32p的累积量和运输量,结果如右图。
(1)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_。
(2)在与a、B.C.d四点相对应的细胞中;
1)累积量最高的是_______点处的细胞,这是因为根尖该部位没有______________结构。
2)吸收量大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点处的细胞主要靠_______作用吸收水分.该处细胞的形态是下图中_______
4)最适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_____点处的细胞
(3)制约该植物吸收矿质离子的直接因素有_______。
①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植物的光合作用 ⑧细胞膜上的多糖 ④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A.①② B.②⑧ C.⑨④ D.①④
(4)由磷构成的细胞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
本题为分叉题。A适用于《生命科学》教材,B适用于《生物》教材。A和B中任选一题,若两题都做以A给分。
A.下图表示用生物工程制备人抗A抗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红细胞膜表面有被称为凝集原的特异________:从免疫学角度看,这种凝集原是________。
(2)图中细胞中1是小鼠体内注入人A型血红细胞后而获得的________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产生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但难以在体外培养。甲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2,是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的骨髓瘤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________________,但不会产生抗体。
(3)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细胞3,这种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___。把它在乙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则能产生大量的细胞群,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①的主要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过程②或⑧的培养方法能产生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体。
B.水和无机盐是由植物木质部的导管输送的。用32p标记的矿质营养液培养某植物幼苗一段时间后,在根细胞中检测32p的累积量和运输量,结果如右图。
(1)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_。
(2)在与a、B.C.d四点相对应的细胞中;
1)累积量最高的是_______点处的细胞,这是因为根尖该部位没有______________结构。
2)吸收量大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点处的细胞主要靠_______作用吸收水分.该处细胞的形态是下图中_______
4)最适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_____点处的细胞
(3)制约该植物吸收矿质离子的直接因素有_______。
①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植物的光合作用
③细胞膜上的多糖 ④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由磷构成的细胞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
本题为分叉题。A适用于《生命科学》教材,B适用于《生物》教材。A和B中任选一题,若两题都做以A给分。
A.下图表示用生物工程制备人抗A抗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红细胞膜表面有被称为凝集原的特异________:从免疫学角度看,这种凝集原是________。
(2)图中细胞中1是小鼠体内注入人A型血红细胞后而获得的________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产生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但难以在体外培养。甲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2,是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的骨髓瘤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________________,但不会产生抗体。
(3)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细胞3,这种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___。把它在乙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则能产生大量的细胞群,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①的主要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过程②或⑧的培养方法能产生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体。
B.水和无机盐是由植物木质部的导管输送的。用32p标记的矿质营养液培养某植物幼苗一段时间后,在根细胞中检测32p的累积量和运输量,结果如下图。
(1)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_。
(2)在与a、b.c.d四点相对应的细胞中;
1)累积量最高的是_______点处的细胞,这是因为根尖该部位没有______________结构。
2)吸收量大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点处的细胞主要靠_______作用吸收水分.该处细胞的形态是下图中_______
4)最适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_____点处的细胞
(3)制约该植物吸收矿质离子的直接因素有_______。
①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植物的光合作用
③细胞膜上的多糖 ④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由磷构成的细胞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
本题是选做题,在A或B中任选一题。如果两题都做,则以A题计人总分。
A. 2007年2月27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2006年最高科技奖颁给了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院士,李振声院士在小麦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工程研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用20年时间成功地将偃麦草染色体组、染色体、染色体片段导入小麦,育成了高产、抗病、优质的小偃系列小麦新品种,为农业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远缘杂交需克服____________ 、杂种不育、杂交后代疯狂分离三大困难。
(2)若李振声院士利用缺体小麦和偃麦草杂交,将偃麦草的某一含抗条锈病基因(T)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小麦的细胞中,经培养、筛选出一株抗条锈病的小麦,则此育种过程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培育出的小麦可以看作一个杂合子,理论上,它白交产生的F1代中,仍具有抗条锈病特性的植株占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3)缺体小麦(6n=40)是发生了____________变异造成的,若给缺体小麦授以偃麦草的花粉,则所结小麦种子种皮中含有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B.请根据下列有关酶促反应的实验操作,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操作 | 试 管 | |||||
A | B | C | D | E | F | |
1.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可溶性淀粉溶液1 mL | + | + | - | - | + | - |
2.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1 mL | - | - | + | + | - | + |
3.加入唾液淀粉酶溶液1 mL | + | - | + | - | - | - |
4.加入蔗糖酶溶液1 mL | - | + | - | + | - | - |
5.加入蒸馏水1 mL | - | - | - | - | + | + |
6.酶促水解反应条件 | 摇匀,37℃水浴中保温10min | |||||
7.向每个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2 mL | 摇匀,沸水浴中加热1~2min | |||||
8.观察并记录各试管内的变化 |
注:表中“+”为加入,“-”为未加入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制备淀粉溶液时需加热煮沸,但制备好以后必须冷却到室温才能使用,这是防止 。
(2)上述实验中,只有A、D号试管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本实验的结论为 。
(3)实验过程中,E、F号试管起对照作用。如果E、F号试管也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有很多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用序号表示) 。
①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不纯,混有还原性糖
②淀粉溶液、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太长,其中的微生物将部分淀粉、蔗糖分解成还原性糖
③试管不干净、上面留有还原性糖
④实验操作过程中,胶头滴管混用、错用
(4)本实验中不能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理由是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