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题 1 2 3 4 5 6 7 8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分析下列图表,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B是             ,F是           

(2)1个A与C有两种比例关系                      ,每个C含有         个D,每个D可以有           种E所组成。

(3)D与A的位置关系是            

(4)从分子水平看,D与C的关系是                

(5)C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             。D的            主要载体是图中的

        ,除此之外,                               也是D由亲代传给子代的载体。

(6)在E构成的链中间,与一分子G相连接的有       分子的F和       分子的H。

(7)遗传信息是D中               排列顺序。

(8)生物的性状遗传主要是通过A上的             传递给后代,实际上是通过  

          的排列顺序来传递遗传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分析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是__________,F是__________,G是__________。
(2)1个A与C有两种比例关系:__________和__________;每个C含有__________个D,每个D中可以有__________个E组成。
(3)D与A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分子水平看,D与C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__________。D的主要载体是图中的__________。
(6)在E构成的链中间,与一分子G相连接的有__________分子的F和__________分子的H。
(7)遗传信息是D中________________的排列顺序。
(8)生物的性状遗传主要通过A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递给后代,实际上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排列顺序来传递遗传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分析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是__________,F是__________,G是__________。

(2)1个A与C有两种比例关系:__________和__________;每个C含有__________个D,每个D中可以有__________个E组成。

(3)D与A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分子水平看,D与C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__________。D的主要载体是图中的__________。

(6)在E构成的链中间,与一分子G相连接的有__________分子的F和__________分子的H。

(7)遗传信息是D中________________的排列顺序。

(8)生物的性状遗传主要通过A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递给后代,实际上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排列顺序来传递遗传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分析有关基因表达的资料,回答问题。(9分)

取同种生物的不同类型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右图。

45. 基因1~8中有一个是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则该基因最有可能是基因          

46. 图所示细胞中功能最为近似的是细胞         

A.1与6    B.2与5   C.2与3    D.4与5

47. 判断图中细胞功能近似程度的依据是          

48. 现欲研究基因1和基因7连接后形成的新基因的功能,导入质粒前,用限制酶切割的正确位置是     

    

49. 右上图是表达新基因用的质粒的示意图,若要将新基因插入到质粒上的A处,则切割基因时可用的限制酶是      

  A. Hind Ⅲ           B. EcoR I     

C. Eco B              D. Pst I

50. 新基因与质粒重组后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的概率很小,因此需进行    ,才能确定受体细胞已含有目的基因。

51. 在已确定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中,若质粒的抗青霉素基因缺失了两个碱基,将这样的受体细胞接种到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中,该细胞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抗青霉素基因不能转录      B.基因1和7没有表达

  C.基因1和7不能连接        D.质粒上的酶切位置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分析以下关于科学探究实验的资料,回答问题

Ⅰ、下面是最早发现青霉素的科学家弗莱明所进行的探索过程。

观察及对问题的认识∶细菌培养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围细菌没有生长。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假设∶……

进行实验∶把青霉菌放在培养液中进行培养,然后观察使用这种培养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结果∶这种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结论∶……

弗莱明在持续的研究中分离出了这一物质,分析出它的特征,并将它命名为青霉素。

说明∶①在实验室里培养细菌常用琼脂配制成凝胶,平铺在培养皿里作为培养基(下图A)。?

②某细菌需要添加特殊培养液才能正常生长(下图B)。

请回答∶?

1.这一实验的假设为________

2.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是由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培养液和培养基中的其他物质产生的,则应设计对照实验,对照试验为________

3.若对照组实验结果为________,则充分证明青霉菌确实能产生可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

Ⅱ、在医学实践中发现,有些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为了研究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1取培养皿A若干(A1、A2、A3……),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干(B1、B2、B3……),加入含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

步骤2将适量细菌培养液涂抹在培养皿A1的培养基表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的表面会出现一些细菌菌落。

步骤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的一枚“印章”,在A1上轻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轻盖一下,这样A1中的细胞就按一定的位置准确的“复制”到了B1之中。将B1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

步骤4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均匀涂抹在A2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

反复重复步骤3、4,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都保留下来,都具有对青霉素的抗药性。

4.普通培养基中的营养要素物质有________、无机盐和水。

5.一般情况下配置培养基的步骤是

A.计算、称量、倒平板、溶化、灭菌

B.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C.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D.计算、称量、灭菌、溶化、倒平板

6.溶化时,烧杯中加入琼脂后要不停地________,防止________

灭菌的方法一般为高压蒸汽灭菌,具体条件为________

7.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细胞出现________的结果。根据现代进化理论,青霉素在细菌抗药性形成过程中起________的作用。

8.如果B1中没有菌落保留下来,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若要使实验进行下去,可以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