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请据图分析以下有关代谢的问题. (1)有人设计了一个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实验前在溶液中加入破损了外膜和内膜的叶绿体及一定量的酶和[H].ATP.然后分连续的I.Ⅱ两个阶段.按图示的控制条件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除葡萄糖外.阶段Ⅰ积累的有机物还有 . ②除葡萄糖外.阶段Ⅱ积累的有机物还有 . (2)如右图所示.当光照强度为A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 的外界因素是 ,当光照强度为B时.限制 光合作用速率的外界因素是 . (3)下图中过程①表示 .能产生ATP的过程是 . C2H5OH+CO2 ③ ① ② C6H12O6 丙酮酸 CO2+H2O ④ C3H6O3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I.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通过测定乙烯和CO2产生量来探究“25℃室温条件下,在贮藏、保鲜过程中,乙烯合成抑制剂对毛叶枣果实的影响”。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材料和器材:刚采摘的成熟度相近的毛叶枣若干,密闭容器,乙烯合成抑制剂。气相色谱仪(用于测定乙烯浓度),远红外CO2分析仪。

(2)方法和步骤:

①挑选足量无破损,形状大小、外观颜色相对一致的毛叶枣,随机分成2等份。编号为A、B

②A组不做处理,B组                      ,浸泡一段时间后取出。

③从A、B两组中取出等量的毛叶枣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密闭容器内。

④在25℃室温条件下,一小时后,分别从两个容器内抽取等量气体,   ,并记录数据。

⑤每隔3天,重复步骤③④。











(3)结果和结论:所得数据处理后得到下图(图1、图2分别表示A、B组实验结果)。






















①从上图可以看出乙烯产生量与CO2产生量之间的关系是                

②比较图1、图2所示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从而说明乙烯合成抑制剂有利于毛叶枣的贮藏、保鲜。

Ⅱ.右图为下丘脑与垂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如果头部遭受创伤导致图中细胞③处的细胞体大量破坏,E处的分泌颗粒消失,将出现明显的多尿现象。这说明E处分泌的物质中含有    

(2)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在相关部位的影响下,细胞①处产生兴奋,兴奋通过    (结构)传递给细胞②,从而使A血管中的         激素的含量增加,并最终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图中所示的A、B和C三条血管中,能检测到甲状腺激素的血管有      

(3)下丘脑中每个活的神经细胞都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有_____________。

①兴奋的产生与反射的完成  ②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③代谢中产生水与消耗水 ④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29.(15分)恒化器是微生物连续培养时使用的大型容器,容器中一部分旧的培养基以一定的速度流出,同时不断有等量的新鲜培养基流入以保证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研究人员将大肠杆菌JA122菌株接种到葡萄糖含量受到限制的培养基中,在恒化器内连续培养773代,然后取样分析其中存在的新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连续培养JA122大肠杆菌的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中除了含葡萄糖作为            外,还应该含有                     

(2)样品中共发现CV101、CV103、CV116三种新菌株,产生新菌株的原因是由于JA122大肠杆菌发生了                   导致的,产生三种不同类型的新菌株说明                   

(3)下图表示将CV101、CV103、CV116三种新菌株混合在一起培养的生长情况,三者之间互为         关系,并保持稳定生长水平,没有出现一个菌株生存而另外两种菌株灭绝的现象,说明它们已经具有了不同的适应能力,这是            的结果。

(4)对三种菌株的代谢差异进行分析发现,CV103对葡萄糖吸收率最高,代谢终产物是醋酸盐。进一步研究表明,CV101可以在过滤的培养过CV103的培养基中生长,反过来CV103不能在过滤的培养过CV101的培养基中生长,据此作出的推测是:                    。请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步骤,来验证你的观点。

①配制                                  的培养基;

②将CV101和CV103菌株分别接种到新配制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并观察记录菌株的生长情况。

③预期实验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I.图A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据图回答:

(1)既属于三级消费者又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该食物网没有列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某种原因戊全部死亡,而壬的数量却保持稳定,则丙的数量将会_____(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图B为我国北方某农场居民食物结构图,农作物的籽粒是人和家禽、家畜的食物来源,生产的家禽家畜供人食用,大部分农作物秸秆用作燃料,部分秸秆以及人、家禽、家畜的粪便用于肥田。某同学对农场当前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出了改进方案,请协助解决有关问题:

方案一:调整居民的食物结构以养活更多的人。若期望可养活的人口数量增加一倍,应将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由现在的1︰1调整为_______︰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保留整数)。

方案二:充分利用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建立新的物质生产体系。设计如下图:

(1)该方案可使农场供养的人数增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沼气池中的主要微生物,其基本结构和新陈代谢的基本代谢类型与下列 _____相同(用字母代号表示)。

A.HIV      B.蓝藻      C.破伤风杆菌      D.酵母菌      E.衣藻

(3)从物质生产的角度分析,该方案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I.图A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据图回答:

(1)既属于三级消费者又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该食物网没有列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某种原因戊全部死亡,而壬的数量却保持稳定,则丙的数量将会_____(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图B为我国北方某农场居民食物结构图,农作物的籽粒是人和家禽、家畜的食物来源,生产的家禽家畜供人食用,大部分农作物秸秆用作燃料,部分秸秆以及人、家禽、家畜的粪便用于肥田。某同学对农场当前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出了改进方案,请协助解决有关问题:
方案一:调整居民的食物结构以养活更多的人。若期望可养活的人口数量增加一倍,应将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由现在的1︰1调整为_______︰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保留整数)。
方案二:充分利用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建立新的物质生产体系。设计如下图:

(1)该方案可使农场供养的人数增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沼气池中的主要微生物,其基本结构和新陈代谢的基本代谢类型与下列 _____相同(用字母代号表示)。

A.HIVB.蓝藻C.破伤风杆菌D.酵母菌 E.衣藻
(3)从物质生产的角度分析,该方案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I.图A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据图回答:

(1)既属于三级消费者又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该食物网没有列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某种原因戊全部死亡,而壬的数量却保持稳定,则丙的数量将会_____(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图B为我国北方某农场居民食物结构图,农作物的籽粒是人和家禽、家畜的食物来源,生产的家禽家畜供人食用,大部分农作物秸秆用作燃料,部分秸秆以及人、家禽、家畜的粪便用于肥田。某同学对农场当前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出了改进方案,请协助解决有关问题:

方案一:调整居民的食物结构以养活更多的人。若期望可养活的人口数量增加一倍,应将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由现在的1︰1调整为_______︰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保留整数)。

方案二:充分利用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建立新的物质生产体系。设计如下图:

(1)该方案可使农场供养的人数增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沼气池中的主要微生物,其基本结构和新陈代谢的基本代谢类型与下列 _____相同(用字母代号表示)。

A.HIV      B.蓝藻      C.破伤风杆菌      D.酵母菌      E.衣藻

(3)从物质生产的角度分析,该方案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