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池塘的水层由上至下分别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在冬夏两季分别对该池塘的温度和氧气进行垂直结构分析.统计数据如下表: 水 层 表水层 斜温层 静水层 底泥层 温度(℃) 夏 25 14 8 4 冬 2 3.8 4 4 O2(μL·L-1) 夏 9.5 6.2 3.4 0.2 冬 12 11.8 10.6 10.2 (1)从表中数据分析.夏季池塘中随着水深的增加.O2含量下降.引起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夏季各水层的O2含量低于冬季.其生物学原因是 . (2)夏季底泥层和表水层相比.O2含量非常低的原因是 (3)某同学为了测定斜温层水样的总光合作用生产量.先测出该水层的原始溶氧量.再取两个无色透明玻璃瓶A.B.其中A瓶先包上黑胶布.再包以锡箔.B瓶不包裹.在A.B两瓶内装入等量水样.密封后沉入水中一定深度.24小时后取出测定. ①在实验中.A.B两瓶密封后沉入水中“一定深度 .此深度指 深度. ②A瓶中所测得的数据可以得知正常的 量.B瓶中含氧量的变化可以确定 量.则利用A.B两瓶的测量数据就可以计算出光合作用生产量为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池塘的水层由上至下分别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某兴趣小组在冬夏两季分别对该池塘的温度和氧气进行垂直结构分析,统计数据见下表:

     

(1)从表中数据分析,夏季池塘中随着水深的增加,O2含量下降,引起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季各水层的O2含量低于冬季,其生物学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季底泥层和表水层相比,O2含量非常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该兴趣小组为了研究该池塘斜温层中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设计了如下操作。

步骤一:将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标号a、b、c,并将a用不透光的黑布包裹起来;

步骤二 :用a、b、c三个瓶子均从池塘斜温层取满水,并 测定c瓶中水的溶氧量;

步骤三:将a、b两瓶密封后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24小时;

步骤四:测定a、b两瓶中水的溶氧量,三个瓶子的测量结果如上右图所示。

①要使实验更精准,需对步骤一做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表中所给数据,可算出24小时内瓶中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_________mol/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为__________ mol/瓶。

③若测得的结果,a、b、c三个瓶氧气含量基本一致(测量仪器正常),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08长郡中学二模)(22分)2007年夏天,我国太湖爆发了大范围蓝藻,无锡市因此出现饮用水荒,严重影响了市民生活。

(1)蓝藻是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故有人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二者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2)为判断太湖上游沿岸某工厂是否为污染源,并初步确定污染物中主要是何种物质含量超标,环保部门进行了实验检测。检测员顺河每隔100米取水样一次,共取9份并依次编号为①―⑨,已知⑤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检验员对所取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

Ⅰ.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

II.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三等份;编号B、C、D分别进行如表处理,之后加入等量的蓝藻,置于阳光下若干天,再次检测水样中蓝藻数量,统计数据如下表(单位:104个/mm3

水样编号

A组(原始水样)

0.2

0.3

0.3

1

10

10

7

7

6.5

B组(添加N)

1

1.5

2

2.5

20

19

18

17

18

C组(添加P)

8

9

9.5

10

11

9.5

7.5

7.5

7

D组(无添加)

0.2

0.2

0.3

1

10

9

7

7

6.5

通过A组数据可判断该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                       。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大范围蓝藻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超过了湖泊生态系统              的限度。某些蓝藻会产生并分泌一些              代谢产物(如毒素等)对鱼类等水生动物造成危害,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累积危害至牲畜乃至人类。实践证明,只有终止污染物的排放,之后利用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发挥其自净功能,再辅以必要的人工治理措施,才有可能根治这种“绿色污染”。

(4)如果要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可采用黑白瓶法。该方法是从湖泊的一定深度取水样,测其初始的溶氧量。然后将水样分装在透光的白瓶和不透光的黑瓶中,黑白瓶都放回取样深度,一段时间后取出,再测其溶氧量。此时,白瓶中溶氧量的变化是瓶中生物                           之差,这些数值可用来研究该水层是否存在光能自养生物,以及它们固定太阳能的多少等问题。

(5)某小组同学通过对水中细菌的培养观察实验调查池塘的污染情况。在制备培养基时,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                     。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培养基上                 越多,说明池塘水样中细菌的种类越多。

(6)在八十年代太湖生态环境未被破坏时,科学家曾对太湖中的鱼类资源做过调查,右图表示当鱼的密度上升时,鱼产量、个体生长量、食物量和寻食耗能量的变化曲线。其中能代表鱼个体生长量的曲线是

    A.l           

    B.2      

    C.3            

    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09东北三省三校联考)(24分)回答下列I、II小题:

I.(10分)近期研究表明,我们面对新信息时大脑中需要建立起一个新的处理路径。此时,被新信息激活的神经元会生长出新的突起,一直延伸到邻近的神经元,形成突触。突触一旦形成,兴奋就可以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外一个神经元,我们也就获得了新的信息。若建立起的突触失灵了,大脑就忘记了这个信息。

(1)大脑在初次学习时需要的时间比再次学习时需要的时间长,原因是再次学习时不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随年龄的增长,神经元衰老,获得新信息需要的时间更长,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触形成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____(单向/双向)。

(3)有关研究表明,人在安静时大脑的产热量是运动时的6倍,则人在_________时更容易记忆,原因是在该情况下脑细胞__________________强。

II.(14分)某池塘的水层由上至下分别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在冬夏两季分别对该池塘的温度和氧气进行垂直结构分析,统计数据如下表:

水      层

表水层

斜温层

静水层

底泥层

温度(℃)

25

14

8

4

2

3.8

4

4

O2(μL?L-1

9.5

6.2

3.4

0.2

12

11.8

10.6

10.2

(1)从表中数据分析,夏季池塘中随着水深的增加,O2含量下降,引起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夏季各水层的O2含量低于冬季,其生物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季底泥层和表水层相比,O2含量非常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为了测定斜温层水样的总光合作用生产量,先测出该水层的原始溶氧量,再取两个无色透明玻璃瓶A、B,其中A瓶先包上黑胶布,再包以锡箔,B瓶不包裹。在A、B两瓶内装入等量水样,密封后沉入水中一定深度,24小时后取出测定。

①在实验中,A、B两瓶密封后沉入水中“一定深度”,此深度指______________深度。

②A瓶中所测得的数据可以得知正常的____________________量(设为a),B瓶中含氧量的变化可以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量(设为b),则利用A、B两瓶的测量数据就可以计算出光合作用生产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