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 ]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造成“甲流”的罪魁祸首,H1N1是RNA病毒,当它进入人体后能大量增殖,关于它增殖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新RNA合成需要的4种核糖核苷酸来源于人体细胞
B.翻译过程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上完成
C.翻译过程需要的mRNA是以H1N1的RNA为模板合成的
D.增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Ⅰ.下图是人体生命活动部分调节示意图,其中甲~丙表示细胞,①~③表示相关过程,X~Z表示相关激素,激素X是一种糖蛋白。请分析回答:
(1)图中乙是????????????????? 细胞,Z是?????????????? 。
(2)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导致激素Z分泌增加,该激素的作用是????????????? 。
(3)若用含激素X的饲料饲喂正常动物,则①、②过程的生理效应??????????? (“有”或“无”)明显变化。正常情况下①、②过程属于??????????? 。
(4)图中甲细胞的作用是??????????????????????????????????????????????????? 。
(5)“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图)。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Y激素的分泌量????????????????????? 。
Ⅱ.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图乙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 进入生物群落,图中 “→”表示???????? ;生态系统能量不循环流动的原因是???????????????? ;物质可以反复利用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
(2)由图乙可知,种群密度在?????? 点时,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在??????? 点时,表示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若要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可通过???????? 环境阻力实现。当种群密度从A—E时,种群中成年个体平均重量的变化趋势是 ? ???????? ??? 。???????
(3)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 (大于/等于/小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 逐渐复杂,生态系统?????? 稳定性逐渐增强。
下图甲表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结构、乙表示来自甲图反射弧局部放大、丙表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若剌激甲图中的④处,在③处能否检测到电位变化?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2)丙图所示神经纤维的a~c三个区域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______ ,该部位的形成是___________ 内流的结果。神经纤维膜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为:未兴奋部位___________ (填"→" 或"←")兴奋部位。
(3)甲图所示的结构也参与血糖的调节,胰腺中___________ 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 的功能。
(4)若A和B都位于手部,甲图中的①~④表示麻醉剂可能阻断兴奋传导的四个位点。 某人手部重伤,需要手术,麻醉师所选择的最佳麻醉位点是___________ (编号);注射了麻醉剂后,用针刺手,手能动却没有感觉,那么被阻断的位点是___________ 所致。
(5)目前普遍认为,人体通过___________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1分)图1为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及X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
图1
(1)1号个体的染色体经6号传给12号最多可以有 条。
(2)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是 性遗传病。
(3)若Ⅲ-11与一个和图2中Ⅲ-15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女子结婚,他们的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 。如他们生育了一个表型正常的儿子,则该儿子携带有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2分)。
图2
(4)假定Ⅲ-11与Ⅲ-15结婚,若a卵与e精子受精,发育出的Ⅳ-16患两种病,其基因型是 。若a卵与b精子受精,则发育出Ⅳ-17的基因型是 ,表现型是 。若Ⅳ-17与一个双亲正常,但兄弟姐妹中有甲病患者的正常人结婚,其后代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
(5)采取 措施,可估计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并提出预防措施。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