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为深绿;Bb表现为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 (抗病、不抗病分别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F1: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浅绿抗病=1:1
实验二: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F1: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病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1:1:1:1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大豆是两性花植物。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
(1)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合 | 母本 | 父本 | 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 |
一 | 子叶深绿不抗病 | 子叶浅绿抗病 | 子叶深绿抗病220株;子叶浅绿抗病217株 |
二 | 子叶深绿不抗病 | 子叶浅绿抗病 | 子叶深绿抗病110株;子叶深绿不抗病109株; 子叶浅绿抗病108株;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 |
大豆是两性花植物。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
(1)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合 | 母本 | 父本 | 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 |
一 | 子叶深绿不抗病 | 子叶浅绿抗病 | 子叶深绿抗病220株;子叶浅绿抗病217株 |
二 | 子叶深绿不抗病 | 子叶浅绿抗病 | 子叶深绿抗病110株;子叶深绿不抗病109株; 子叶浅绿抗病108株;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 |
大豆是两性花植物。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
(1)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合 |
母本 |
父本 |
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 |
一 |
子叶深绿不抗病 |
子叶浅绿抗病 |
子叶深绿抗病220株;子叶浅绿抗病217株 |
二 |
子叶深绿不抗病 |
子叶浅绿抗病 |
子叶深绿抗病110株;子叶深绿不抗病109株; 子叶浅绿抗病108株;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 |
①组合一 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②将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的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再将这些植株的叶肉细胞制成不同的原生质体。如要得到子叶深绿抗病植株,需要用__ 与 _____和 与 基因型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
③请选用表中植物材料设计一个杂交育种方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2分)
。
(2)有人试图利用细菌的抗病毒基因对不抗病大豆进行遗传改良,获得抗病大豆品种。
①构建含外源抗病毒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时,使用的酶有______________。
②判断转基因大豆遗传改良成功的标准是培育的植株具有___________,具体的检测方法是:用病毒分别感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营养保健医师建议人们多吃大豆,除了大豆蛋白质含量较高外,还因为大豆富含一种人体不能够通过 作用合成的 (非必需、必需)氨基酸;人体从食物摄入的氨基酸主要用来 。为了满足人们对高蛋白质的需求,科学家应用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制造出单细胞蛋白质,用作饲料,使家禽家畜快速增重。
大豆是两性花植物。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
(1)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合 |
母本 |
父本 |
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 |
一 |
子叶深绿不抗病 |
子叶浅绿抗病 |
子叶深绿抗病220株;子叶浅绿抗病217株 |
二 |
子叶深绿不抗病 |
子叶浅绿抗病 |
子叶深绿抗病110株;子叶深绿不抗病109株; 子叶浅绿抗病108株;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 |
①组合一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②用表中组合一的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子叶表现型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
③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
④请选用表中植物材料设计一个杂交育种方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文字描述〕。
(2)有人试图利用细菌的抗病毒基因对不抗病大豆进行遗传改良,以获得抗病大豆品种。
①构建含外源抗病毒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时,使用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转基因大豆遗传改良成功的具体的检测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