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栽阔叶树时为了提高成活率.常常剪去1/3~1/2的枝叶.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减少光合作用 B.减少蒸腾作用 C.减少细胞呼吸 D.减少对无机盐的消耗 答案 B 解析 在移栽植物时.时常要损伤一些根.这样影响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但移栽后.蒸腾作用仍正常进行.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大量水分.从而造成植物体内缺少水分.很容易死亡.因此在移栽时常常剪去一部分叶片.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维持植物体内水分代谢平衡.容易成活. 考查渗透作用中水分子的移动 [例1]如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 )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又下降 B.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蔗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D.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答案 A 解析 实验开始时.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单位时间内通过半透膜渗透进长颈漏斗中的水分子数比渗透出来的多.漏斗内液面上升.而加入酶后.蔗糖被分解为单糖.单糖分子能透过半透膜进入玻璃槽中.使玻璃槽内液体浓度升高.一段时间后.水分子从长颈漏斗内渗出的较多.漏斗内液面下降. 变式训练 下表资料显示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Ⅰ~Ⅳ四种不同溶液1h后质量转变百分率.根据表中资料可得到的结论是 ( ) 溶液 Ⅰ Ⅱ Ⅲ Ⅳ 质量转变百分率 +5% -5% -3% 0% A.溶液Ⅰ的浓度最小 B.溶液Ⅱ的浓度小于溶液Ⅲ C.溶液Ⅳ的浓度最大 D.溶液Ⅳ是蒸馏水 答案 A 解析 根据表格中质量转变百分率可知.四组马铃薯条分别在Ⅰ~Ⅳ四种液体中发生了吸水.失水.失水和吸水失水达到动态平衡四种情况.由此可推知外界四种溶液浓度大小为Ⅱ>Ⅲ>Ⅳ>Ⅰ. 渗透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例2]将发芽率相同的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分别种在含有不同浓度钠盐的全营养液中.并用珍珠砂通气.吸水和固定种子.种子萌发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平均重量.结果如下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种植物相比.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是 . (2)导致甲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萌发的最低钠盐浓度为 %. (3)在钠盐浓度为0.2%的全营养液中.甲.乙两种植物根尖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均为 . (4)将钠盐浓度为0.1%的全营养液中的甲种植物幼苗.移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其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现象.原因是 . (5)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乙种植物的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B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1.0%的全营养液中.在相同条件下.给予适宜的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A组幼苗长势将 B组.从物质转化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答案 0.8 (3)主动运输 (4)细胞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5)强于 A组有机物的光合作用合成量与呼吸作用消耗量的差值大于B组的差值 解析 分析坐标曲线图可知.乙种植物在盐浓度较高时生长状况好于甲种植物.所以乙种植物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钠盐浓度为0.8%.甲种植物不能萌发生长,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在钠盐浓度为0.2%时.二 者能正常生长.所以其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在钠盐浓度为0.8%时.这时细胞外溶液浓度远远高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表现为质壁分离现象.甚至细胞脱水死亡.在钠盐浓度为1.0%时.乙种植物已不能正常生长.所以其长势A组强于B组,从物质转化角度看.必是A组积累的有机物多于B组. 变式训练 某种植物的抗盐类型在盐碱地可以正常生长.但是普通的类型在盐碱地生长不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盐碱地抗盐类型可以吸收水分.普通类型不可以吸收水分 B.抗盐类型的细胞液渗透压要高于普通类型的细胞液渗透压 C.抗盐类型呼吸作用功能强大.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吸收无机盐 D.抗盐类型与普通类型的根本差异在于细胞质内mRNA与普通类型不同 答案 B 解析 只要能够在盐碱地生长就说明可以吸收水分.否则无法生长.抗盐不是吸收无机盐能力强.而是可以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抗盐类型与普通类型的根本差异在于细胞核内的DNA不同.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8年南京模拟)移栽阔叶树时为了提高成活率,常常剪去1/3~1/2的枝叶,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减少光合作用                                   B.减少蒸腾作用?

C.减少细胞呼吸                                   D.减少对无机盐的消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