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下关于肠道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肠道病毒的遗传物质由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组成 B.肠道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内含线粒体 C.肠道病毒的衣壳是利用宿主的氨基酸合成的 D.可用含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无机盐的培养基直接培养肠道病毒 10.下图表示科学家进行的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你认为该图最能说明的是: 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B.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遗传 C.细胞核与细胞的物质.能量代谢密切相关 D.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密切相关 11.在“饥寒交迫 的情况下.人的体温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中.分泌活动都增强的内分泌腺是: A.胰岛 B.胸腺 C.肾上腺 D.性腺 12.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产生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使乙酰胆碱不能刺激肌肉收缩.因为: A.突触前神经元不能释放递质 B.乙酰胆碱受体的功能被抑制 C.乙酰胆碱与受体不可逆结合 D.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被破坏 13.某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P元素只含32P).若将DNA分子放在只含31P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3次.则子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亲代DNA减少: A.1000 B.1500 C.1750 D.无法确定 14.某农场引进一批羔羊.群内繁殖七代后开始出现“羔羊失调症 .病羊出生数月后发病.表现为起立困难.行走不稳.甚至完全不能站立.此病在羊群中总发病率为2.45%.同胞羔羊中发病率为25%.病羊中雌雄比为31:38.对此病分析正确的是: A.此病的致病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 B.该致病基因在羊群中的基因频率为2.45% C.因为此病无法医治.羊群中的致病基因频率会迅速降为0 D.再次引进多只羔羊与本群羊交配.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1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 16.某种植物花的颜色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2对基因共同控制.这2对基因间的交换值为20%.只有当C.R两显性基因都纯合时花为红色.否则呈白色.一株基因型为Rc//rC的植株自交.子代中开红花的比例为: A.1/100 B.1/2 C.51/100 D.1/4 17.研究表明.糖.蛋白质.脂肪三类营养物质体外燃烧与体内氧化时释放能量与耗氧量如下表所示.根据上表内容能推断出的结论是: 营养物质 体外燃烧释放能量 体内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耗氧量 糖类 17 17 0.83 蛋白质 23.5 18 0.95 脂肪 39.8 39.8 2.03 A.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B.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C.蛋白质在体外燃烧过程较体内氧化分解复杂 D.这三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耗氧量多少与其所含元素的比例和种类有关 18.下列依次表示倒平板.接种的位置.以及划线法接种的路径示意图.其中错误的是: 19.在下列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手段相似的一组是: ①证明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利用大肠杆菌产生人类胰岛素 ③单克隆抗体的产生 ④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 ⑤鉴定乳制品或饮用水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 A.①④ B.②④ C.④⑤ D.②③ 20.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分别将它们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①AABB,②aB, ③AaBBC,④AAaaBBBB.则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21.如图所示.图甲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 射,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切断 生长的影响.如果图甲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 设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X.则: A.m<X<n B.0<X< m C.n<X<i D.X>i 22.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最可能相同的是: A.碱基序列 B.碱基数目 C.碱基种类 D.的比值 23.实验测定链霉素对3种细菌的效应.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平板上面画3条等长的平行线(3条线均与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条件下恒温培养3d.结果如图所示.从实验结果看以下关于链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能阻止结核杆菌的生长 B.它对结核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 C.它对结核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 D.它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 24.据研究.现代的长颈鹿是由古代的一种颈和前肢较短的古鹿进化来的.按照自然选择学说.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正确的是: A.长颈鹿的长颈和长的前肢是由于长期伸长和使用的结果 B.由于食物的缺乏.导致古鹿发生变异的结果 C.变异.选择.遗传.隔离的结果 D.变异.选择.遗传综合作用的结果 25.现有两种培养基.已知其配制时所加的成分和含量如下.用这两种培养基分别去分离土壤中的两种微生物.你认为它们适于分离得到: 成分 KH2PO4 MgSO4·7H2O NaCl CaSO4·2H2O CaCO3 葡萄糖 纯淀粉 甲培养基 0.02% 0.02% 0.02% 0.01% 0.5% 0.5% 2% 乙培养基 0.02% 0.02% 0.02% 0.01% 0.5% - - A.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 B.甲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 C.甲培养基适于分离酵母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真细菌 D.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共生细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共生固氮菌 A.比较8与2的线粒体DNA序列 B.比较8与3的线粒体DNA序列 C.比较8与5的Y染色体DNA序列 D.比较8与2的X染色体DNA序列 26.如右图所示.为了鉴定男孩8与本家族的亲子关系.需采用特殊的鉴定方案.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27.右图表示兴奋的产生和传递的过程.下面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b处的神经递质分布在组织液中.轴突的 形成有助于兴奋的传导 B.从图可看出.c处先产生的兴奋可传到a处 引起其兴奋 C.兴奋部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产生原因是细胞膜在受到刺激后通透性发生改变 D.b处的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的.经过突触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8.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都能看到的结构是: A.赤道面.染色体.细胞膜 B.纺锤体.赤道面.同源染色体 C.细胞壁.染色体.纺锤体 D.细胞壁.核膜.染色体.着丝粒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8、2010年我国不少地区出现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该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是

A.B细胞大量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B.B细胞大量合成并分泌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C.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与肠道病毒特异性结合,并清除病毒

D.记忆细胞产生抗体并消灭抗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21.2010年我国不少地区出现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该病毒首次侵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是

      A.记忆B细胞大量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B.浆细胞大量合成并分泌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C.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与肠道病毒特异性结合,并清除病毒

      D.吞噬将所有病毒吞噬分解,不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0年我国不少地区出现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该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是(     )

A.B细胞大量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B.B细胞大量合成并分泌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C.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与肠道病毒特异性结合,并清除病毒

D.记忆细胞产生抗体并消灭抗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B.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干扰素消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A16型和EV 71型最为常见。以下关于肠道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肠道病毒的遗传物质由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组成

B.肠道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内含线粒体

C.可用含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无机盐的培养基培养肠道病毒

D.肠道病毒的衣壳是利用宿主的氨基酸合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