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①选择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2分 便于识别大肠杆菌的菌落-----2分 ②异养型------------------------------2分 注:此空如果答“异养需氧型 不能得分 乳糖--共4分 蛋白胨------------------------------2分 ③寄生----2分 ④支持假设一-----------2分 A.B两组所有的培养皿中菌落数没有显著差异-----------2分 ⑤抗噬菌体变异发生时刻的差异------------------2分 A5比A4发生突变的时间早.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数比A4多.培养皿中出现的菌落数就多--------------------共4分 注:或答A4比A5发生突变的时间晚.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数比A5少.培养皿中出现的菌落数就少按相应标准给分.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大肠杆菌是位于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对人体具有多种作用。请回答:

(1)

与酵母菌相比,大肠杆菌结构上最明显的区别是________。

(2)

下表是用于实验的培养基成分:

①依成分划分,属________培养基;依用途划分,则属________培养基。

②提供氮源的是________。

③加入伊红一美蓝的目的是________

(3)

1943年,曾获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鲁里亚和德尔布吕克设计实验,研究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是发生在接触噬菌体之前还是之后。实验过程如下图。

①在培养基中加入噬菌体的目的是________

②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③结果表明实验假设成立,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

④请你分析出现A4和A5实验结果的原因: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943年,曾获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鲁里亚和德尔布吕克设计实验,研究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是发生在接触噬菌体之前还是之后。实验过程如下图。

(1)

该实验第四步中使用的培养基从物理状态上说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

在培养基中时培养噬菌体时加入大肠杆菌的原因是________

(3)

图中各培养皿,含抗噬菌体的大肠杆菌数最多的是________

(4)

结果表明实验假设成立,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

(5)

请分析出现A4和A5实验结果的原因: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943年,曾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鲁里亚和德尔布吕克设计实验,研究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是发生在接触噬菌体之前还是之后。请阅读以下资料回答: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如下图所示:

(1)在培养基中加噬菌体的作用是________;加伊红与美蓝的目的是________。

(2)由于大肠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因此,在培养基中还加入了一些相应的物质,其中________是大肠杆菌生长的主要碳源,________是氮源。

(3)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4)该实验有两个假设:

假设一: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前;假设二: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后。

你认为图中的实验结果支持上述哪个假设________,如果另一个假设成立的话,实验结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5)在这个实验设计中,研究者根据培养皿中菌落数的差异推断                从而证明假设的成立。请你分析出现实验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943年,曾获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鲁里亚和德尔布吕克设计实验,研究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是发生在接触噬菌体之前还是之后。请阅读下列有关资料并回答问题。实验方法步骤如图所示:

注:每个培养皿中接入的菌液均为0.2 mL

(1)培养皿中培养基的基本配方:

(2)实验分析:

①在培养基中加噬菌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加伊红-美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由于大肠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因此,在培养基中还加入了一些相应的物质,其中________是大肠杆菌生长的碳源;________是氮源。

③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④该实验有两个假设

假设一: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前

假设二: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后

你认为图中的实验结果支持上述哪个假设:________,如果另一个假设成立的话,实验结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⑤在这个实验设计中,研究者是根据培养皿中菌落数的差异来推断________,从而证明了假设的成立。请你分析出现A4和A5实验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1分)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质量自然就成了人们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

(1)为了提高农作物的单产量,得到抗倒伏、抗锈病等优良性状,科学家往往采取多种育种方法来培育符合农业要求的新品种,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设计最佳育种方案,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所需品种。

生物材料:

A.小麦的高秆(显性)抗锈病(显性)纯种      B.小麦的矮秆(隐性)不抗锈病(隐性)纯种

C.小麦的高秆(显性)不抗锈病(隐性)纯种

非生物材料:自选

①育种名称:_____        ___育种。

②所选择的生物材料:__________    __。(填写字母)

③该育种方案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希望得到的是能应用于生产的__________________(纯合/杂合)的,具有抗倒伏、抗锈病等优良性状的品种。

⑤预期产生这种结果(所需性状类型)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新的育种方法已经出现并投入应用,如:①培育三倍体西瓜的方法是_        ___  ____,常用的化学药剂是_____           ___。②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其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通过卫星搭载种子育成了太空椒,那么利用这种方法是否一定能获得人们所期望的理想性状?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