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已知果蝇的红眼(B)和白眼(b)这对相对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一对红眼果蝇交配,子代出现了一只XXY的白眼果蝇。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分析其变异原因,下列推断不能成立的是( )
A.该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Y
B.母本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Xb
C.母本的基因型为XBXb,父本的基因型为XBY
D.该白眼果蝇个体的出现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12分)果蝇是一种非常小的蝇类,遗传学家摩尔根曾因对果蝇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果蝇的灰身(B)和黑身(b)、红眼(R)和白眼(r)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R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摩尔根等研究时发现:
[来源:]
(1)以上表格中的两对相对性状中,如果进行正交与反交,产生的F1、F2结果不一致的是 。一般情况下,用一对相对性状的真核生物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如果结果一致,可说明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是 基因。
(2)实验: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R、白眼r),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若用一次交配实验即可证明这对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选择的亲本表现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预期及相应结论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卷刚毛弯翅雌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在F1中所有雌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所有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 和 染色体上(如果在性染色体上,请确定出X或Y),判断前者的理由是 。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用A、a和D、d表示,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和 。F1雌雄果蝇互交,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的比例是 。
1917年,摩尔根发现了一只缺刻翅雌果蝇,让它与正常翅雄果蝇交配,后代中雄果蝇均为缺刻翅,雌果蝇均为正常翅。同年,布里奇斯发现了另一只缺刻翅红眼雌果蝇,且该果蝇细胞学检查发现染色体异常(如图所示),研究表明这种染色体异常纯合(雄性果蝇有一条异常的染色体,即视为纯合体)会导致果蝇死亡。深入研究发现,因缺刻翅基因不能正确编码Notch受体而影响翅的发育。请回答:
(1)摩尔根杂交实验表明,缺刻翅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2)亲本中,缺刻翅雌果蝇和正常翅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
(3)已知果蝇红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和控制翅形的基因都位于图中染色体的II区。从图中看出,布里奇斯发现的缺刻翅红眼雌果蝇可能是图中_________染色体发生_______所致,该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4)布里奇斯用该缺刻翅红眼雌蝇与正常翅白眼雄蝇杂交,用遗传图解方式表示杂交得到子代的过程。
(10分)果蝇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现有三试管果蝇,每管中均有
红眼和白眼(相关基因为B、b),且雌雄各一半。各管雌雄个体交配产生子代的情况如下:
A管:雌雄果蝇均为红眼
B管:雌果蝇为红眼,雄果蝇为白眼
C管:雌雄果蝇均是一半为红跟,一半为白眼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
(2)三支试管中亲代白眼果蝇的性别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管中亲代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摩尔根用纯种灰色残翅果蝇与纯种黑身长翅果蝇杂交,所得到的子代()全部
为灰身长翅。由此可推知,在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运用一种最简便的方法来判断果蝇的灰身-黑身、长翅-残翅的遗传行为
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暗红眼♀×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中只有暗红眼;在朱红眼♀×暗红眼♂的反交实验中,F1中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则正、反交实验的F2中,朱红眼雄果蝇的比例分别是
A.1/2、1/4 B.1/4、1/4 C.1/4、1/2 D.1/2、1/2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