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种群特征中研究较多的是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最造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常被用作生物实验的材料。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一定营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步骤Ⅰ: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
步骤Ⅱ: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步骤Ⅲ: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步骤Ⅳ: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
步骤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及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在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前,往往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在取样计数时,如果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数清,那么在用显微镜计数前,应对所取的样品进行怎样处理?
(3)某小组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对这一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酵母菌的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 |
B.酵母菌种群在第4天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 |
C.第5天至第6天中,酵母菌种群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 |
D.该瓶内酵母菌种群的K值大约为1100左右 |
试管编号 | 培养液/mL | 酵母菌原液/mL | 培养温度(℃) |
A1、A2、A3 | 10 | 0.1 | 15 |
B1、B2、B3 | 10 | 0.1 | 10 |
C1、C2、C3 | 10 | 0.1 | 5 |
种群特征中研究较多的是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最造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常被用作生物实验的材料。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一定营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步骤Ⅰ: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
步骤Ⅱ: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步骤Ⅲ: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步骤Ⅳ: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
步骤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及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在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前,往往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在取样计数时,如果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数清,那么在用显微镜计数前,应对所取的样品进行怎样处理?
(3)某小组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对这一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酵母菌的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
B.酵母菌种群在第4天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
C.第5天至第6天中,酵母菌种群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
D.该瓶内酵母菌种群的K值大约为1100左右
(4)某同学在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值,结果如下表。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 。(2分)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立方毫米,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2分)
(5)该小组同学对该课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试管编号 |
培养液/mL |
酵母菌原液/mL |
培养温度(℃) |
A1、A2、A3 |
10 |
0.1 |
15 |
B1、B2、B3 |
10 |
0.1 |
10 |
C1、C2、C3 |
10 |
0.1 |
5 |
该小组探究的课题是 (2分)。
该对照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种群特征中研究较多的是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最造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常被用作生物实验的材料。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一定营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步骤Ⅰ: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
步骤Ⅱ: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步骤Ⅲ: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步骤Ⅳ: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
步骤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及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在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前,往往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在取样计数时,如果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数清,那么在用显微镜计数前,应对所取的样品进行怎样处理?
(3)某小组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对这一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酵母菌的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
B.酵母菌种群在第4天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
C.第5天至第6天中,酵母菌种群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
D.该瓶内酵母菌种群的K值大约为1100左右
(4)某同学在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值,结果如下表。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 。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立方毫米,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5)该小组同学对该课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试管编号 | 培养液/mL | 酵母菌原液/mL | 培养温度(℃) |
A1、A2、A3 | 10 | 0.1 | 15 |
B1、B2、B3 | 10 | 0.1 | 10 |
C1、C2、C3 | 10 | 0.1 | 5 |
该小组探究的课题是 。
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4-36图所示。分析此图,回答问题。
I.(1)在________ 点时,种群补充量最大;_______点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
(2)该海洋生物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___型曲线。
(3)除了图中体现出来的以外,种群还有哪些数量特征? 、 、 。
II.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试回答:
(1)甲种蛾幼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2)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3)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
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4-36图所示。分析此图,回答问题。
I.(1)在________ 点时,种群补充量最大;_______点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
(2)该海洋生物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___型曲线。
(3)除了图中体现出来的以外,种群还有哪些数量特征? 、 、 。
II.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试回答:
(1)甲种蛾幼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2)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3)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