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 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结果显示:在离心上清液中. 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 . (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①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 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 .其原因是 . 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是误差的来源 呢? . 理由是 . (3)用32P标记一噬菌体的DNA.让此噬菌体去侵染含31P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 检测到有128个噬菌体放出.则所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与含31P的噬菌体的比例为 .在进行此实验之前.你怎样才能使噬菌体的DNA标记上32P? . 解析:如果第(2)题中所指的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时间过长:进入大肠杆菌内部的噬菌体增殖过多.导致大肠杆菌裂解.带有放射性的噬菌体被释放出来.所以在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能进入大肠杆菌.也会导致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由于DNA的复制属于半保留复制.所以无论经过多少次的增殖与复制.含有32P的噬菌体只有2个.但每个噬菌体都含有31P.所以释放的128个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与含31P的噬菌体的比例为2∶128=1∶64.由于噬菌体只能在宿主细胞中才能增殖.所以要标记噬菌体.只能先用32P标记细菌.然后用被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即可完成对噬菌体的标记. 答案:(1)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 (2)①升高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 ②是 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先用32P标记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感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从而获得被32P标记的噬菌体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Ⅰ. (共8分)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1)写出以下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______________,再用噬菌体去感染                         

Ⅱ.(共7分)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 _。

(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_________ (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是经常使用的研究手段。请仔细阅读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_____________,再用噬菌体去感染_____________。

(2)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亲代噬菌体用同位素32P和35S作了标记。

 

噬菌体成分

  细菌成分

  核苷酸

  标记32P

    31P

  氨基酸

    32S

  标记35S

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子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                               

②子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                             

(3)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①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_____(“升高”或“下降”)。

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也将_____(“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

③上述实验中,_____(“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沉淀和上清液都有明显的放射性。则该实验最可能是

    A. 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B.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C. 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D.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

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