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的脂质双层膜的原理而制备的人工膜。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极性端(亲水)与非极性端(疏水)排列是不同的,搅拌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
(1)将脂质体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没有变化,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结构的是
( )
(3)根据细胞膜的基本支架__________,可以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__________成分有关。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试图从人血红细胞、肾小管壁细胞膜上寻找这种蛋白质——CHIP28,他以这两种细胞为实验材料的最可能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脂质体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C (3)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 成熟的红细胞除细胞膜外无其他的膜结构,便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而肾小管壁细胞对水分子的重吸收能力强
15.物质通过细胞膜与膜的流动性有密切关系,为了探究温度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条件下融合并培养。40 min后,融合的细胞膜上红色和绿色均匀相间分布。
(1)该探究实验的设计严密吗?请分析。如你认为不严密,应如何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可以通过在相同时间后,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情况来判断温度对膜流动性的影响,还可以通过哪种方式来比较说明这种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预测及相应结论(在你纠正的基础上进行)
①实验预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应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预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应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预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应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以上各种预测中最可能的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6分)请利用下列材料用具,完成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有关实验。
材料用具 直径为1cm的打孔器1个,注射器1个,蓝色玻璃纸和绿色玻璃纸若干,小烧杯4个,新鲜菠菜叶片若干,装有60W白炽灯泡的台灯1个。
方法步骤
①用打孔器打出小圆形叶片30片,并用注射器抽出叶片内的气体,将其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1个烧杯中待用。
②取3个洁净的大小相同小烧杯,分别倒入20ml富含CO2的清水;
③分别向小烧杯中加入10片小圆形叶片;
④ 2分 ;
⑤20分钟后进行观察。3个烧杯内叶片的变化情况是 2分 。
讨论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影响实验效果的无关变量主要是 2分 。
Ⅱ.(6分)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的作用是 ,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为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应向研钵中放入少许 2 分 。在层析结果的滤纸条上,条带最宽的是第 1分 条(从上往下),其色素名称是 1分 。
Ⅲ.(6分)下表为不同氧气浓度下,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相关气体的交换值,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相关的问题:
O2浓度(%) | 0 | 1 | 3 | 5 | 7 | 9 | 11 | 13 | 15 | |
气体 交换值 | O2吸收量 | 0 | 0.10 | 0.25 | 0.35 | 0.50 | 0.65 | 0.80 | 0.95 | 1.00 |
CO2释放量 | 1.00 | 0.90 | 0.75 | 0.65 | 0.70 | 0.75 | 0.80 | 0.95 | 1.00 |
Ⅰ.(6分)请利用下列材料用具,完成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有关实验。
材料用具 直径为1cm的打孔器1个,注射器1个,蓝色玻璃纸和绿色玻璃纸若干,小烧杯4个,新鲜菠菜叶片若干,装有60W白炽灯泡的台灯1个。
方法步骤
①用打孔器打出小圆形叶片30片,并用注射器抽出叶片内的气体,将其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1个烧杯中待用。
②取3个洁净的大小相同小烧杯,分别倒入20ml富含CO2的清水;
③分别向小烧杯中加入10片小圆形叶片;
④ 2分 ;
⑤20分钟后进行观察。3个烧杯内叶片的变化情况是 2分 。
讨论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影响实验效果的无关变量主要是 2分 。
Ⅱ.(6分)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的作用是 ,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为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应向研钵中放入少许 2 分 。在层析结果的滤纸条上,条带最宽的是第 1分 条(从上往下),其色素名称是 1分 。
Ⅲ.(6分)下表为不同氧气浓度下,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相关气体的交换值,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相关的问题:
O2浓度(%) |
0 |
1 |
3 |
5 |
7 |
9 |
11 |
13 |
15 |
|
气体 交换值 |
O2吸收量 |
0 |
0.10 |
0.25 |
0.35 |
0.50 |
0.65 |
0.80 |
0.95 |
1.00 |
CO2释放量 |
1.00 |
0.90 |
0.75 |
0.65 |
0.70 |
0.75 |
0.80 |
0.95 |
1.00 |
(1)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时,植物的呼吸方式是 2分 。
(2)CO2释放量为1.00时,写出植物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式 4分
果蝇是遗传学实验常用的材料,一对果蝇每代可以繁殖出许多后代。回答下列问题:
Ι.果蝇中有一种突变型,其翅向两侧展开45°。利用这种突变型果蝇和纯合野生型果蝇做了下列杂交实验:
| 亲本 | 子代 |
组合一 | 突变型×野生型 | 突变型:野生型=1:1 |
组合二 | 突变型×突变型 | 突变型:野生型=2:1 |
果蝇是遗传学实验常用的材料,一对果蝇每代可以繁殖出许多后代。回答下列问题:
Ι.果蝇中有一种突变型,其翅向两侧展开45°。利用这种突变型果蝇和纯合野生型果蝇做了下列杂交实验:
|
亲本 |
子代 |
组合一 |
突变型×野生型 |
突变型:野生型=1:1 |
组合二 |
突变型×突变型 |
突变型:野生型=2:1 |
若上述性状是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则由杂交组合二可知野生型为 性性
状,突变型的基因型为 。在组合二中子代中出现的特殊性状分离比的原因
是 ,请用遗传图解解释组合二的遗传过程(不要求写出配子)。
[来源:ZXXK]
Ⅱ.在一批纯合野生正常翅(h)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突变体(H),在培养过程中可能因某种原因恢复为正常翅,这些个体称为回复体。若是由于基因H又突变为h,称为真回复体;若是由于体内另一对基因RR突变为rr,从而抑制H基因的表达,称为假回复体,(R、r基因本身并没有控制具体性状,只有rr基因组合时才会抑制H基因的表达)。请分析回答:
(1)毛翅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 以及HHRr。
(2)现获得一批基因型相同的纯合果蝇回复体,让这批果蝇与 杂交,即可判断其基因型是HHrr还是hhRR。若实验结果表明这批果蝇为假回复体,请利用这批果蝇及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设计杂交实验,判断这两对基因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
①实验步骤(写出要点即可):
1.
2.
3.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若 ,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