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9韶关市调研)(生物技术实践,10分)
生物乙醇是以生物为原料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我国利用农作物废弃物(秸秆)生产乙醇,其技术流程为:纤维素酶解→酵母发酵→蒸馏→成品。
(1)纤维素酶的成本能否下降,是能否实现乙醇工业化生产的关键因素。纤维素酶可以从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培养液中提取。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
①最好选择怎样的环境采集土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下是一种培养基配方:纤维素粉5 g、NaN03 1g、Na2HP04?7H20 1.2g、KH2P040.9 g、MgS04.7H2O 0.5g、KCl 0.5g、酵母膏0.5 g、水解酪素O.5g(蒸馏水定容到1000mL)。该培养基能够增加样品中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其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了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和进一步纯化菌种,可以在鉴别培养基上加入______________染液,将筛选获得的菌液稀释后用______________方法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然后挑选产生______________的菌落作为菌种进行扩大培养。
④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中的纤维素酶产量如何呢?请设计实验进行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工业化酶解时,为了使纤维素酶能反复使用,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技术。
(3)乙醇是酵母菌的发酵产物。发酵时酵母菌直接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4)发酵时乙醇浓度升高会对酵母菌产生毒性,从而影响进一步的发酵。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创造出一种对乙醇浓度有高耐受力的酵母菌新菌种,该过程需采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与体内DNA复制相比,PCR反应体系需加入哪两种特别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9湛江市一模)(生物技术实践 10分)
生物乙醇是以生物为原料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我国利用农作物废弃物(秸秆)生产乙醇,其技术流程为:
纤维素酶解 酵母发酵
蒸馏
成品。
(1)纤维素酶的成本能否下降,是能否实现乙醇工业化生产的关键因素。纤维素酶可以从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培养液中提取。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
①最好选择怎样的环境采集土样?
②以下是一种培养基配方:纤维素粉5g、NaN03 1g、Na2HP04?7H20 1.2g、KH2P04O.9g、 MgS04?7H20 O.5g、 KCl 0.5g、酵母膏0.5g、水解酵素0.5g(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该培养基能够增加样品中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其原理是 。
③为了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和进一步纯化菌种,可以在鉴别培养基中加入 染液,将筛选获得的菌液稀释后用 法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然后挑选产生 的菌落作为菌种进行扩大培养。
④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中的纤维素酶产量如何呢?可设计实验进行检测,请写出实验思路: 。
(2)进行工业化酶解时,为了使纤维素酶能反复使用,可以采用 技术。
(3)乙醇是酵母菌的发酵产物。发酵时酵母菌直接利用的物质是 。
(4)发酵时乙醇浓度升高会对酵母菌产生毒性,从而影响进一步的发酵。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创造出一种对乙醇浓度有高耐受力的酵母菌新菌种,该过程需采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与体内DNA复制相比,PCR反应体系除需加入两种引物外,还需加入 。
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下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没有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
B.当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会不同
C.当氧浓度为c时,2/5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
D.a、b、c、d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产生[H]和ATP
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右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当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会不同
C.当氧浓度为c时,2/5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无氧呼吸)
D.A.B.C.d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能产生[H]和ATP
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人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下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没有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
B.当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会不同
C.当氧浓度为c时,2/5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
D.a、b、c、d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产生[H]和ATP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