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 1.突触的结构及传递 (1)突触的形态:在脑和脊髓以及外周神经节内.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特化的相接触部位称为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任何一个反射活动.其兴奋或神经冲动都要通过突触.突触是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部位. 由于两个神经元之间互相接触的部位不同.突触的组成可分为三类.轴突一胞体型突触.为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胞体之间的接触.轴突一树突型突触.即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轴突之间的接触.轴突一轴突型突触.为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相接触. 突触类型 A.轴突与胞体相接触 B.轴突与轴突相接触 C.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神经元轴突末梢分支膨大成小球状.称为突触小体.与突触后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一个前角运动神经元表面覆盖的突触小体数有1800个左右.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以分出许多突触小体.并且可与多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突触.因此.一个神经元可以影响多个神经元的活动.同时.一个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可以接受多个神经元轴突的突触小体形成突触.因此.一个神经元又可以接受许多不同类型和性质的神经元的影响. 突触的微细结构:突触的联系非常紧密.在电镜下.每个突触都可以看到突触小体.小体内含有线粒体.还有大量的突触小泡.每个突触可分为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几个部分.突触小体与突触后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相贴近的一面.为突触前膜.有的部位加厚.突触后神经元与突触前膜相对应部分的膜增厚称为突触后膜.厚度达7-10nm.两膜之间可见一个突触间隙.约20-30nm.突触小体内所含的线粒体.可以提供合成新递质所需的能量ATP.突触小泡的直径为30-60nm.小泡内含有特殊的化学物质.称为递质.由突触小体的细胞质合成的新递质即进入小泡.因小泡贮存递质的量在突触活动时仅能维持较短的时间.故新递质合成的速度必须很快.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并不是所有的突融前神经元末梢都含有相同的突触小泡.不同神经元的突触小泡含有不同的递质.兴奋性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含有兴奋性递质.抑制性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含有抑制性递质. (2)突触传递过程与机制: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小体时.Ca2+通道开放.此时膜对Ca2+具有通透性.使膜外浓度高于膜内的Ca2+流入膜内.部分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由于Ca2+的内流.使突触小泡的膜与实触前膜贴附融合破裂.向实触间隙释放化学递质.放出的递质弥散到突触后膜.递质分子立即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从而改变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激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产生神经冲动.但是这种电位变化在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是不相同的. 2.神经递质 递质在神经系统功能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递质的种类:人体神经系统有多种递质.按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即乙酰胆碱.单胺类(有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及多巴胺)和氨基酸类(有γ–氨基丁酸及甘氨酸). 同一种递质对不同的突触后膜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即对有的突触后膜发挥兴奋作用.而对另一些突触后膜则发生抑制作用.例如.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末梢分泌的递质是乙酸胆碱.它对窦房结细胞发挥抑制作用.但支配胃腺壁细胞的迷走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酸胆碱则能促进壁细胞分泌.有的递质只发挥抑制作用.被称为抑制性递质.如γ–氨基丁酸. (2)递质的分布:不同的神经元释放不同的递质.但一个神经元的末梢则释放相同递质.在中枢神经系内的递质称中枢递质.由于中枢神经系内神经细胞体和神经纤维非常密集.又交叉重叠.因此.确定中枢神经系内神经元和神经纤维释放什么递质是相当复杂的.据目前研究所知.乙酸胆碱广泛存在于脑和脊髓.以纹状体中含量较高,去甲肾上腺素大部分分布在脑干,多巴胺主要在黑质中形成.沿黑质和纹状体系统分布,5–羟色胺神经元主要位于低位脑干近中线区的中缝核内.Y–氨基丁酸在大脑皮层浅层含量较高.甘氨酸大量分布在脊髓及延髓.外周神经末梢所分泌的递质称外周递质.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0分)机体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对维持稳态有重要作用。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因此,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1)某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检测到体内有一种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阻断TSH的效应,则该患者血液中TSH含量比正常值____。另一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下丘脑功能正常,血液中TSH和甲状腺激素(T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为诊断病因,静脉注射TSH后,TH含量明显升高,表明该患者      部位发生了病变.

(2)下丘脑的     细胞受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调节并释放激素,从而调节垂体激素的分泌。TH对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对垂体的作用为     ,共同维持机体TSH含量的稳定。TH能进入垂体TSH分泌细胞内发挥作用,表明该细胞能通过____接受信息。

(3)以上事实说明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一是通过     (填两种)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是通过       途径实现的。

(4)若抗体结合到自身红细胞上,造成这些红细胞被吞噬和分解,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神经反射活动中能够将兴奋从周围神经系统向中枢神经系统传导的是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传出神经            D.神经中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机体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对维持稳态有重要作用。
(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           __  。因此,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某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检测到体内有一种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阻断TSH的效应,则该患者血液中TSH含量比正常值    __    。另一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下丘脑功能正常,血液中TSH和甲状腺激素(T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为诊断病因,静脉注射TSH后,TH含量明显升高,表明该患者      __  部位发生了病变。
(2)下丘脑的         ____ 受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调节并释放激素,从而调节垂体激素的分泌。TH对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刺激作用       ___  __、相互影响,共同维持机体TSH含量的稳定。TH能进入垂体TSH分泌细胞内发挥作用,表明该细胞能通过               接受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排尿的初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骶段。平时,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括约肌收缩,膀胱内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图示反射弧中,通过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信号传递信息,其中___________的作用机制决定了整个反射弧中的信息单向传递。

(2)当尿液充盈使膀胱扩张时,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从而产生兴奋传至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尿意”。

(3)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

(4)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而脊髓胸段损伤的患者却会出现“尿失禁”,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26.(10分)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排尿的初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骶段。平时,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括约肌收缩,膀胱内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图示反射弧中,通过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信号传递信息,其中___________的作用机制决定了整个反射弧中的信息单向传递。

(2)当尿液充盈使膀胱扩张时,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从而产生兴奋传至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尿意”。

(3)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

(4)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而脊髓胸段损伤的患者却会出现“尿  失禁”,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