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赤潮,顾名思义是红色的海潮。它作为一种海洋灾害,在十年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十分陌生的海洋自然现象。
赤潮是由于海洋环境的变化,导致海洋中一种或几种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或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它依引发赤潮的赤潮生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渤海是赤潮的多发海域和重灾区。据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统计资料表明,渤海区1995~2000年发生较大面积的赤潮有25次。分别为1995年3次,1996年4次,1997年3次,1998年6次,1999年7次,2000年4次。
渤海赤潮的频繁发生,已经给渤海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重大的危害。1989年8~10月,渤海湾黄骅海域发生大面积夜光虫赤潮,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多元。1998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辽东湾鲅鱼圈、葫芦岛海域发生3 000平方千米的大面积叉角藻赤潮,持续时间约20多天。1999年7月13日,辽东湾鲅鱼圈、葫芦岛海域发生面积约6 300平方千米的特大面积夜光虫赤潮,造成大量海蜇死亡……
研究结果表明,水体富营养化为赤潮生物的繁殖提供大量丰富的营养盐是赤潮发生的基本原因。面对越来越多的赤潮,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认识和防范它。请你和你的同学合作,对水体富营养化原理及其危害进行资料查询和调查,并对查询和调查的结果进行汇总、交流。
国家海洋局目前公布一项公报称,由于营养盐污染和有机污染逐年加重,我国近海赤潮发生频率加大,仅2000年5月份在长江口、东海口区已多次发现条状、片状赤潮。面积达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引起赤潮现象发生的生物及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A.大型海藻、海水富营养化 |
B.浮游生物、海水富营养化 |
C.浮游生物、全球气候变暖 |
D.红藻和褐藻、渔民捕捞过度 |
材料:根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1/4以上的土地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亿元。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活动。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
(2)“退耕还林还草”所依据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__________,其目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护环境、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是保护森林。近年来,首都北京等地频繁出现了“沙尘暴”,源头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这说明森林等植被在__________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另外我国在西北植树造林方面应依据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要注意树种不要过于单一。
国家海洋局目前公布一项公报称,由于营养盐污染和有机污染逐年加重,我国近海赤潮发生频率加大,仅2000年5月份在长江口、东海口区已多次发现条状、片状赤潮。面积达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引起赤潮现象发生的生物及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A.大型海藻、海水富营养化
B.浮游生物、海水富营养化
C.浮游生物、全球气候变暖
D.红藻和褐藻、渔民捕捞过度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