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材料和用具:藓类的小叶、菠菜叶、棉花叶、玉米叶、200W灯泡、25W灯泡、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等。
(一)实验原理
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______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用______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向,改变其分布。
(二)实验步骤
1.取材:选取最理想的材料_______三份。该材料最理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将上述三份材料分别放在载玻片中的清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3.将三个临时装片分别放200W、25W的白炽灯和暗处,依次处理5 min、10 min、10min。
4.观察:先用_______观察,找到相应的细胞,然后转动______,换上_______镜,调节_______使视野高度适宜,最后调节_______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三)实验现象
1.叶绿体的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________面朝向光源,好处是_______;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_________面朝向光源,好处是_________。
现有如下材料和器具,欲观察植物细胞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及光照强弱对叶绿体分布的影响,请选择最理想的材料完成实验并回答问题。
材料和用具:藓类的小叶、菠菜叶、棉花叶、玉米叶、200W灯泡、25W灯泡、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等。
(一)实验原理
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______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用______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向,改变其分布。
(二)实验步骤
1.取材:选取最理想的材料_______三份。该材料最理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将上述三份材料分别放在载玻片中的清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3.将三个临时装片分别放200W、25W的白炽灯和暗处,依次处理5 min、10 min、10min。
4.观察:先用_______观察,找到相应的细胞,然后转动______,换上_______镜,调节_______使视野高度适宜,最后调节_______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三)实验现象
1.叶绿体的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________面朝向光源,好处是_______;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_________面朝向光源,好处是_________。
(16分)
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的含量显著增高,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的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试剂、仪器:略。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酶溶液。
步骤二:将酶溶液置于 ,取出后冷却。
步骤三:取6支洁净、相同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注:+ 表示碘液变蓝色,— 表示碘液不变色)。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 | 8 | 8 | 8 | 8 | 8 | 8 |
恒温水浴5min(℃)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α—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β-淀粉酶失去活性的溶液(mL) | 1 | 1 | 1 | 1 | 1 | 1 |
恒温水浴5min(℃)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5min(℃)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16分)
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的含量显著增高,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的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试剂、仪器:略。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酶溶液。
步骤二:将酶溶液置于 ,取出后冷却。
步骤三:取6支洁净、相同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注:+ 表示碘液变蓝色,— 表示碘液不变色)。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 |
8 |
8 |
8 |
8 |
8 |
8 |
恒温水浴5min(℃)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α—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β-淀粉酶失去活性的溶液(mL) |
1 |
1 |
1 |
1 |
1 |
1 |
恒温水浴5min(℃)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5min(℃)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溶液的主要原因是小麦种子萌发时 。
(2)请补充步骤二的具体操作 。
(3)从该实验能否推断出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60℃? 。理由是 。
(4)该实验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原因是 。
(5)如果想了解淀粉酶是否属于蛋白质,可用 试剂,加入该试
剂后,溶液呈 (颜色)。
萘乙酸(NAA)是生产中常用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50~500ppm)能促进植物生根,且效果比IAA好。但NAA对不同植物促进生根的最佳浓度有较大差异。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NAA促进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最佳浓度”,请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步骤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探究NAA促进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最佳浓度。
实验原理:NAA能促进植物扦插枝条生根,有利于插条的存活。在最适浓度下,插条容易生根,存活率也最大。
实验材料:1000ppmNAA原液加清水稀释到浓度分别为:100ppm、200ppm和300ppm的NAA溶液,茉莉花、桅子花、金钱松枝条,其它必要材料。
(1)实验步骤:
①取250ml烧杯4只,编号。1—3号分别按序加入100~300ppm的萘乙酸溶液50ml,4号加入__________作为对照。
②选长势相当的二年生植物枝条若干(长15cm左右,留顶部2~3片叶,基部的剪除),____________,每组10枝,分别将基部浸入各烧杯溶液中,时间为l小时。
③将各组枝条分别插入沙土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④一个月后,观察各组生根和存活枝条数量,计算成活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