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I.图甲是采用黑白瓶法测定某池塘夏季各深度24小时内的平均氧浓度变化曲线,纵轴表示水池深度,横轴表示瓶中O2的变化量(g/m2﹒h);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适宜时,水深2m处每平方米的生产者一小时制造的O2约为 ▲ g。
(2)水深3m时,产生ATP的结构有 ▲ 。若将植物从2m处移到3m处时,C3的含量将 ▲ 。
(3)图乙装置中,若实验中每隔5min改变一次试管与灯泡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 。
(4)在“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实验中,自变量是 ▲ 。
Ⅱ2000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授予了瑞典科学家阿尔??卡尔松和美国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和埃里克??坎德尔三位科学家,以奖励他们对神经系统“信号传导”的研究成果。他们在“人类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方面获得了重要发现,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早发现了在神经细胞间的某种信息传递,即所谓的“慢突触传递”。这些发现对了解大脑的正常功能以及信息传导中的紊乱如何引发神经疾病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正是通过这些发现,人们研制出治疗帕金森氏症以及其他抗精神疾病的药物。
(1)当刺激神经纤维上某一点时,将会出现 ▲
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递 B.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比细胞外的阳离子少
C.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递 D.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比细胞外的阳离子多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内的传递途径是 ▲
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 B. 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
C. 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 D. 树突→突触→轴突→突触
(3)格林加德发现慢突触传递涉及一种化学反应,即蛋白质磷酸化,从而使得蛋白质的
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下面不属于蛋白质的功能的是 ▲
A催化作用 B 调节新陈代谢 C 储存遗传信息 D 免疫作用
(4) 阿尔??卡尔松等人发现帕金森氏症(不自主震颤)患者体内的神经末梢中,多巴胺缺乏,但“多巴”是缓解该病的有效药物。现已知多巴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多巴胺”,而一种名叫“利血平”的药物可以耗尽神经末梢的多巴胺。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①在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形式所经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同学对帕金森氏症的病因提出了多种假设,你认为最可能的假设应该______▲_ 。
③请根据以下材料和用品,补充和完善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预测实验结果,以检测对假设的验证。
材料和用品:小白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和多巴胺溶液,注射器等。
Ⅰ实验步骤: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多巴胺生理盐水溶液,给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继续在同等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其运动情况。
Ⅱ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图甲是采用黑白瓶法测定某池塘夏季各深度24小时内的平均氧浓度变化曲线,纵轴表示水池深度,横轴表示瓶中O2的变化量(g/m2﹒h);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适宜时,水深2m处每平方米的生产者一小时制造的O2约为 ▲ g。
(2)水深3m时,产生ATP的结构有 ▲ 。若将植物从2m处移到3m处时,C3的含量将 ▲ 。
(3)图乙装置中,若实验中每隔5min改变一次试管与灯泡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 。
(4)在“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实验中,自变量是 ▲ 。
Ⅱ2000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授予了瑞典科学家阿尔??卡尔松和美国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和埃里克??坎德尔三位科学家,以奖励他们对神经系统“信号传导”的研究成果。他们在“人类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方面获得了重要发现,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早发现了在神经细胞间的某种信息传递,即所谓的“慢突触传递”。这些发现对了解大脑的正常功能以及信息传导中的紊乱如何引发神经疾病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正是通过这些发现,人们研制出治疗帕金森氏症以及其他抗精神疾病的药物。
(1)当刺激神经纤维上某一点时,将会出现 ▲
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递 B.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比细胞外的阳离子少
C.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递 D.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比细胞外的阳离子多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内的传递途径是 ▲
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 B. 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
C. 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 D. 树突→突触→轴突→突触
(3)格林加德发现慢突触传递涉及一种化学反应,即蛋白质磷酸化,从而使得蛋白质的
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下面不属于蛋白质的功能的是 ▲
A催化作用 B 调节新陈代谢 C 储存遗传信息 D 免疫作用
(4) 阿尔??卡尔松等人发现帕金森氏症(不自主震颤)患者体内的神经末梢中,多巴胺缺乏,但“多巴”是缓解该病的有效药物。现已知多巴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多巴胺”,而一种名叫“利血平”的药物可以耗尽神经末梢的多巴胺。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①在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形式所经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同学对帕金森氏症的病因提出了多种假设,你认为最可能的假设应该______▲_ 。
③请根据以下材料和用品,补充和完善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预测实验结果,以检测对假设的验证。
材料和用品:小白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和多巴胺溶液,注射器等。
Ⅰ实验步骤: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多巴胺生理盐水溶液,给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继续在同等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其运动情况。
Ⅱ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图甲是采用黑白瓶法测定某池塘夏季各深度24小时内的平均氧浓度变化曲线,纵轴表示水池深度,横轴表示瓶中O2的变化量(g/m2﹒h);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适宜时,水深2m处每平方米的生产者一小时制造的O2约为 ▲ g。
(2)水深3m时,产生ATP的结构有 ▲ 。若将植物从2m处移到3m处时,C3的含量将 ▲ 。
(3)图乙装置中,若实验中每隔5min改变一次试管与灯泡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 。
(4)在“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实验中,自变量是 ▲ 。
Ⅱ2000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授予了瑞典科学家阿尔??卡尔松和美国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和埃里克??坎德尔三位科学家,以奖励他们对神经系统“信号传导”的研究成果。他们在“人类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方面获得了重要发现,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早发现了在神经细胞间的某种信息传递,即所谓的“慢突触传递”。这些发现对了解大脑的正常功能以及信息传导中的紊乱如何引发神经疾病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正是通过这些发现,人们研制出治疗帕金森氏症以及其他抗精神疾病的药物。
(1)当刺激神经纤维上某一点时,将会出现 ▲
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递 B.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比细胞外的阳离子少
C.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递 D.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比细胞外的阳离子多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内的传递途径是 ▲
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 B. 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
C. 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 D. 树突→突触→轴突→突触
(3)格林加德发现慢突触传递涉及一种化学反应,即蛋白质磷酸化,从而使得蛋白质的
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下面不属于蛋白质的功能的是 ▲
A催化作用 B 调节新陈代谢 C 储存遗传信息 D 免疫作用
(4) 阿尔??卡尔松等人发现帕金森氏症(不自主震颤)患者体内的神经末梢中,多巴胺缺乏,但“多巴”是缓解该病的有效药物。现已知多巴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多巴胺”,而一种名叫“利血平”的药物可以耗尽神经末梢的多巴胺。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①在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形式所经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同学对帕金森氏症的病因提出了多种假设,你认为最可能的假设应该______▲_ 。
③请根据以下材料和用品,补充和完善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预测实验结果,以检测对假设的验证。
材料和用品:小白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和多巴胺溶液,注射器等。
Ⅰ实验步骤: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多巴胺生理盐水溶液,给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继续在同等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其运动情况。
Ⅱ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验证生态系统成分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设计。
(一)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 1号瓶 | 2号瓶 | 3号瓶 |
1 | 各加入等量的水 | ||
2 | 不加河泥 | 加少许河泥 | |
3 | 不加金鱼藻 | 加入等量的金鱼藻 | |
4 | 加入相同状况的金鱼 | ||
5 | 置于相同光照下 | ||
6 | 置于室温20 ℃条件下 | ||
金鱼生存 时间(天) | 3 | 11 | 25 |
为验证生态系统成分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设计。
(一)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
1号瓶 |
2号瓶 |
3号瓶 |
1 |
各加入等量的水 |
||
2 |
不加河泥 |
加少许河泥 |
|
3 |
不加金鱼藻 |
加入等量的金鱼藻 |
|
4 |
加入相同状况的金鱼 |
||
5 |
置于相同光照下 |
||
6 |
置于室温20 ℃条件下 |
||
金鱼生存 时间(天) |
3 |
11 |
25 |
(1)1、2、3号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
。
(2)2号和3号瓶相比较,2号瓶中金鱼存活的时间短,说明了
。
(3)能说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是
。
(4)3号瓶中的金鱼最后也死亡,其原因是什么?
。
(二)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阳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实验设计思路:
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4号瓶,进行 处理,与3号瓶作对照。
(2)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