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A组试管不用加热(或B组试管需要水浴加热) (2)将两种试剂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3)洋葱鳞叶表皮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不出现染色体 ⑥④③② (4)丁 甲和乙 碳酸钙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有两组同学分别利用酵母菌做了如下实验,请就他们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结果,回答相应问题:   
Ⅰ.第一组同学是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
(1)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酵母菌是本实验恰当的试材,因为_____________。
(2)观察1,2试管的颜色变化,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本实验中选用BTB试剂检测的代谢产物是________,此外甲、乙试管中还分别有________物质生成。
(3)在制作葡萄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浆加入发酵瓶的装量不要超过,此操作是依据上述实验___________。
Ⅱ.第二组同学是利用酵母菌,研究种群增长规律: 
(1)本实验制备的5%葡萄糖溶液,须加热、冷却后再使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取A、B两个锥形瓶,各加入等量恒定容积的葡萄糖溶液,A组接种少量酵母菌,B组不做处理。本实验设置B瓶作为对照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对A、B瓶进行_____取样,通过测定培养液的浑浊度,可估算酵母菌的______,进行取样计数之前,需将锥形瓶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组同学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据表分析,酵母菌数量增加___________(填“是”或“否”)符合“J”型增长。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分析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回答问题:

(Ⅰ)从某未发展乡村地区的土壤收集样本A,再由接近重工业的地点土壤收集样本B,A和B两样本各含不同细菌混合物。把等量的细菌样本A和样本B先分别悬浮在1毫升的液体培养基内,为抑制细菌分裂需要将A、B样本迅速在4℃环境储存。然后用接种针从每个样本液体培养基中各取一环,分别接种在不含镉和含有非致死剂量的镉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记数细菌菌落数,结果如下表。请回答问题:

1.在上述两种培养基上接种细菌的方法一般是________。

2.下列是关于样本A与样本B中抗镉细菌含量百分率存在差异的解释,其中合理的有(  )

①B地点镉污染严重,诱导细菌发生抗镉定向变异

②A地点的细菌今后也有产生抗镉变异的可能性,这是变异不定向性特性的表现

③A地点抗镉细菌没有竞争优势,B地点的抗镉细菌具有竞争优势

④B地点的高镉含量对细菌的生存起着一定的定向选择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接种培养前,同时取出一部分样本A用化学品X处理,然后分别在无镉与含镉的培养基上培养,结果如下:

上述两种培养基,从用于培养获得菌落的角度看应属于________培养基;从培养基的成分差异看应属于________培养基。两种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目变化现象,说明样本A的细菌可能发生了________。

(Ⅱ)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容易感染的人群主要是那些有机会接触因炭疽热致死的动物尸体及其制品的人,例如牧场工人、屠宰场工人等。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对宿主的专一性,以及在炭疽杆菌大量繁殖的过程中,因为细菌代谢产物的积累而使液体培养基变浑浊的现象,通过实验确诊。实验步骤如下:

1.第一步是进行________。即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2.第二步是挑选可疑菌落,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5℃环境下培养24小时。此过程中,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________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________(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3.第三步是取等量菌液分别置于A、B试管中,实验组加入生理盐水配制的澄清噬菌体液,对照组加入________,置于35℃环境下培养6小时。如果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________(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写出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的判断理由是________

4.对健康人群来说,除________等外,许多表面组织都有真细菌定居,但当细菌性传染病流行时,就有可能引起人体致病。从题干信息可知,炭疽病的传播途径属于________传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请分析下列有关实验,其中叙述错误的选项是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观察内容

1

豆浆

0.1g/mL的NaOH溶液、0.01g/mL的CuSO4溶液

液体的颜色变化

2

梨汁或苹果汁

0.1g/mL的NaOH溶液、0.05g/mL的CuSO4溶液

液体的颜色变化

3

洋葱鳞叶表皮

解离液、清水、0.02g/mL的龙胆紫等

有丝分裂的过程

4

菠菜叶

二氧化硅、碳酸钙、丙酮、层析液等

色素种类和颜色

A.第1组实验注入试剂以后,对试管液体的处理方法与第2组不同的是需要水浴加热

B.第2组试剂的使用方法与第1组比较,不同之处是将两种试剂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C.第3组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原因是洋葱鳞叶表皮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

D.第4组得到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情况如下图,则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资阳市某中学高二一班的同学在寒假预习了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中所要求的7个实验后,就自主地分了几个学习小组,有的小组用新鲜苹果榨取果汁并制作果酒、果醋,有的小组还尝试用苹果的嫩叶进行组织培养、用胡萝卜提取胡萝卜素等,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了。小王和小刘同学根据同学们的实验设计了以下问题。

(1)实验过程中,第一小组同学发现榨取的果汁非常浑浊,他们采用的解决方法是      

           或用纤维素酶处理果汁。活细胞内合成该酶的原料是            。分离这种酶常用凝胶色谱法,在色谱柱中移动速度较慢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较________,装填凝胶色谱柱时,色谱柱内不能有气泡存在,原因是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___________,降低分离效果,洗脱用的液体应尽量与浸泡凝胶所用的液体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第二小组要将酵母菌从其他细菌中分离出来,常采用向培养基中添加          

的方法,这种培养基叫做             培养基,若要知道混合菌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可采用向培养基添加                 ,观察到菌落呈        则证明有大肠杆菌。配制培养基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                  

(3)在酸性条件下,可用              来检测发酵产物中是否有酒精产生.若想进一步检测所得果酒中酵母菌的数量,可采用                   法。

(4)发酵完成后,该班同学制作的果酒品质非常好,为方便后续年级长期使用,可将菌液用     的方法保存。

(5)第三小组用苹果的嫩叶进行组织培养,有以下操作:①外植体消毒,②制备MS培养基,③接种,④培养⑤栽培⑥移栽。其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④→⑤→⑥

C.②→①→③→④→⑥→⑤     D.①→②→③→④→⑥→⑤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单独使用可诱导试管苗生根,而与                配比适宜时可促进芽的增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有:实现优良品种的            ;培育脱毒作物;制作人工种子;培育作物新品种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

(6)当人体缺乏某种维生素时,可由β-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化形成,这种维生素是     

           ,提取胡萝卜素过程中,萃取加热时需安装回流冷凝装置,其目的是防止加热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30、实验(每空1分,共10分)

(1)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或结构的检测,所选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编号

待测物质或结构

检测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葡萄糖

甲基绿

绿色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淀粉

斐林试剂

蓝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DNA

吡罗红

红色

线粒体

甲基绿

蓝绿色

叶绿体

健那绿

绿色

在检测上表中的蛋白质时,检测试剂的两种成分在使用时有先后之分,先加入的试剂是浓度为0.1g/ml的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在检测上表中的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只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检测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_________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加热;在检测上表中的DNA时,用到了盐酸,其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还可以使染色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2)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块根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温度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其还原糖的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处理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甘薯还原糖(mg/g)

22.1

23.3

25.8

37.6

40.5

47.4

54.7

68.9

45.3

28.6

有观点认为: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因为其不含淀粉酶,而甘薯含有淀粉酶所以含还原糖。为了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依据上述材料及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实验原理: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已去淀粉),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在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淀粉溶液。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结果表明该观点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