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9年12月31日.甲型H1N1流感死亡648例.疫情正继续向农村蔓延.社区扩散.专家指出.要防治甲型H1N1流感.还须使用疫苗.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要研制甲型H1N1病毒疫苗.必须知道其大分子组成.设计实验探究其物质组成. a.实验原理:RNA液在浓盐酸中与苔黑酚试剂共热显绿色 还需补充的两个实验原理是: ① , ② . b.去掉病毒中大分子成分的简便方法是 c.请设计一个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2)为研制甲型H1N1流感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①制备疫苗:将纯化的甲型H1N1病毒在特定的 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抗原决定簇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需的疫苗. ②用志愿者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a.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甲型H1N1病毒进入志愿者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并产生相应的 ,当 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 . b.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志愿者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名.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 . 一段时间后.检验志愿者血液中产生抗体的能力.实验结果:志愿者血液中产生抗体. ③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志愿者需接种 的疫苗. (3)生产疫苗所用的病毒.可用细胞工程的方法获得.已知甲型H1N1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在其增殖过程中.若要提高甲型H1N1病毒的产量.必须足量提供的小分子有机原料是 . . (4)获得甲型H1N1病毒后.需用较高的温度或化学试剂对其进行灭活处理.使其失去活性但又不破坏其抗原特异性.才能制成疫苗.在灭活的过程中.主要破坏的甲型H1N1病毒成分是 . (5)疫苗在用于人体试验前.必须要确认其安全性.即100%的病毒被灭活.完全没有繁殖力.请指出一种检验灭活疫苗安全性的方法并对其进行说明 . (6)疫苗必须有效才有价值.你认为证明其有效性的依据是 . (7)注射甲型H1N1病毒疫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 免疫.刺激 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产生抗体.以防止病原体进入细胞.如果某人注射了甲型H1N1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而获得免疫能力.那么体内产生的抗体能否避免甲型H1N1病毒的再次感染? .原因是 . 答案:(1)a.①蛋白质液与双缩脲试剂显紫色 ②DNA液与二苯胺试剂共热显蓝色 b.酶处理 c.表格如下 双缩脲反应 二苯胺反应 苔黑酚反应 现象 结果 (2)①活细胞 ②a.抗体 同种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疫苗 ③不同浓度 (3)氨基酸 核糖核苷酸 (4)RNA (5)用灭活疫苗进行细胞培养.检验细胞是否被破坏.检验是否有新甲型H1N1病毒产生 (6)受试者体内产生抗体 (7)体液 效应B 不一定 如果短期内再次感染同种甲型H1N1病毒.身体具有免疫能力.可以避免甲型H1N1病毒再次感染,如果时间长了.一方面甲型H1N1病毒的遗传物质易发生变异.另一方面.原先体内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的时间有限.故不一定能避免甲型H1N1病毒再次感染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回答下面两例有关生态工程建设的有关问题:
Ⅰ.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实质是将某种特定的植物种植在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植物收获后进行妥善处理,就可将重金属移出土体。目前科学家正尝试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符合植物修复技术要求的转基因植物。
(1)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2)大部分物种的基因能拼接在一起,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都是           结构。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植物细胞,可采用的生物技术是                    
(3)将含有目的基因的植物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应用                  技术,该技术的理论依据是            
Ⅱ.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大会宗旨是如何减少CO2的全球排放量。生态学家研究出生态农业可以减少农业生产中CO2的排放,“四位一体”(人居—种植—养殖—沼气)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下图是该系统物质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粪便中的臭味主要来自氨,在沼气池中,经        (填生物名称)的作用,可以形成硝酸盐被植物吸收利用。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能否循环利用?          。该生态工程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                                         
(3)从图中可知,人类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于太阳能、沼气等。利用这些能源与利用煤炭相比,它突出的优点是                                           
(4)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            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是一类                          的工程体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到2020年中国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50%,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起人们重视。据下图回答问题:          

(1)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的            过程,除此之外,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还可通过           进入生物群落。
(2)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回收后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       成分。
(3)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     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据上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           (只写一点)。
(4)上图框中绿色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若上图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kJ;B种群中的能量为1.3×108kJ。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A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是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7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CO2减排协议。下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         的形式进行流动。无机环境主要以            形式存在。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         作用;无机环境中碳的来源有
           (填数字序号)。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                的功能特点。
(4)若②中的种群及相互关系如图2,其中鹰和蛇的关系为          。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克,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截至2009年9月l8日,全球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总数超过29. 6万,已造成全球至少3 486人死亡。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A. 患者发烧是病毒侵人机体后发生的免疫反应,引起机体代谢加快,使产热增加

B. 病毒培养是疫苗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用完全培养基培养病毒时一定要加入动物血清

C.H1N1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导致其裂解死亡的效应T细胞形成于骨髓

D. 人体内的抗体与该病毒形成的沉淀可在吞噬细胞中被分解成多种氨基酸和8种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17分)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如下,请分析回答:
  
(1)他们将一枝伊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室温20℃),可观察到光下枝条放出气泡。他们以太阳灯(冷光源)作为光源,移动太阳灯(冷光源)使之与大试管的距离不

图1

 
同,结果如图2中曲线1所示(伊乐藻的光合速率用单位时间O2释放量表示)。该实验研究的是        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备注:冷光源能排除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该小组在室温10℃和30℃时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如曲线2和曲线3,D点的限制因素主要是         。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               。
(3)A点和B点相比较,短时间内B点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    ;C点时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是       
(4)该小组测得的并非光合作用的实际速率,其原因是              
(5)假如用伊乐藻做实验材料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于水而不是CO2,请你写出该实验的设计思路                                           
(6)在温室内栽培蔬菜时,当温度、水肥条件适合时,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增加    
对增产效果显著。所以生产实践上比较易行的办法是施用    肥料,利用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增加该物质的含量。
(7)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人关注。
①地球上最活跃的碳循环主要以    形式发生于大气碳库和生物碳库之间。
②现代工业出现之前大气圈碳库长期处于稳态,主要原因是             
③请你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