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图1是一组地势示意图.其中最能反映我国地势特征的是:(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南水北调输水路线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这项工程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由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组成,其中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的扬州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的河道将水北送,计划分三期进行。中线工程将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两侧北上,自流到京、津。西线工程将从长江上游调水到黄河的上游。这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这四大江河相互连通,构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全部工程预计2050年才能完成。

  (1)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是

[  ]

  A.南少北多

  B.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C.东北多,东南少

  D.西北多,东南少

  (2)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南”和“北”分别指的是什么?

  (3)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中东线方案的最大优势是__________。

  (4)南水北调工程的指导思想是“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为什么要把“节水”摆在指导思想的第一位?请发表自己的观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图(图1),回答问题.

(1)从全国总体情况看,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特点是
B
B

A.西密东疏     B.东密西疏     C.南密北疏     D.均匀分布
(2)图中①代表我国东西向的铁路
兰新
兰新
线,它是中国西北地区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
(3)图中②代表的是我国南北向的铁路
京沪
京沪
线,该铁路线南至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B
上海
上海
.城市B为图2中阴影所示
沪宁杭
沪宁杭
工业区的核心.请你从交通运输的角度,分析该工业区发展的工业的优势.
(4)图中③所示的铁路线为
青藏
青藏
铁路,它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也是世界上海拔
最高
最高
和最长的高原铁路.
(5)铁路③不仅改写了世界铁路的历史,也向全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西藏的新窗口.游客们能在城市E看到的景观是
C
C


(6)青藏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下列关于对其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D
D

A.这里地面崎岖不平,没有平原,不能发展种植业
B.青藏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根本无法开发
C.经勘探表明该区开发潜力巨大,要大力开发,全面工业化
D.可以因地制宜的发展旅游业、特色农业等,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中三角”问题.
材料一  长江中游三省示意如图
材料二  用三根线连接武汉、长沙、南昌三市,恰好组成一个似等边三角形.这个位于中国最中心的“三角形”就是“中三角”,即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它圈涵鄂湘赣三省精华,承载着三省加速崛起的希望.
材料三  近些年来,由于各自忙于本地的经济发展,武汉、长株潭和鄱阳湖三个城市群相互间的经济联系不增反减,在项目、资金争取和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彼此间的竞争常常超过了合作,其结果是虽然经济都有所发展,但在国家中的地位却下降了.
(1)“中三角”城市之一的武汉市所在的省是
 

(2)鄂湘赣三省矿产资源的特点有
 
 
等;三省中,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最具优势的是
 

(3)“中三角”三省地区应大力开发利用的能源是
 
,其原因是
 

(4)“中三角”省会城市共有的重要工业部门是
 
,城市吸引这种工业布局的最重要原因是
 

(5)依据材料分析长江中游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图(图1),回答问题.

(1)从全国总体情况看,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特点是______.
A.西密东疏B.东密西疏 C.南密北疏D.均匀分布
(2)图中①代表我国东西向的铁路______线,它是中国西北地区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
(3)图中②代表的是我国南北向的铁路______线,该铁路线南至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B______.城市B为图2中阴影所示______工业区的核心.请你从交通运输的角度,分析该工业区发展的工业的优势.
(4)图中③所示的铁路线为______铁路,它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也是世界上海拔______和最长的高原铁路.
(5)铁路③不仅改写了世界铁路的历史,也向全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西藏的新窗口.游客们能在城市E看到的景观是______

(6)青藏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下列关于对其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这里地面崎岖不平,没有平原,不能发展种植业
B.青藏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根本无法开发
C.经勘探表明该区开发潜力巨大,要大力开发,全面工业化
D.可以因地制宜的发展旅游业、特色农业等,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悉尼歌剧院
在澳大利亚悉尼大桥附近有一个三面环水的奔尼浪岛。在这座岛上矗立着一组似群帆泊港、如白鹤惊飞的建筑群,它就是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占地1.8公顷,坐落在距离海面19米的花岗岩基座上,最高的壳顶距海面60米,总建筑面积88000平方米,有一个2700座的音乐厅,一个1550座的歌剧院,一个420座的小剧场。此外,还有展览、录音、酒吧、餐厅等大小房间900个。实际上是一座可以满足多种需要的文化中心。
悉尼歌剧院造型独特,外观不凡。八个薄壳分成两组,每组四个,分别覆盖两个大厅。另外有两个小壳置于小餐厅上。壳下掉挂钢桁架,桁架下是天花板。两组薄壳彼此对称互靠,外面贴乳白色的贴面砖,闪烁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并已成为悉尼港的标志。悉尼歌剧院的建成,说起来还有一段趣话,1956年任澳大利亚总理的凯西尔有个担任乐团总指挥的好朋友古斯申,应他的要求由政府出资在奔尼浪岛上建一座歌剧院,决定向全世界征集方案。30个国家参加国送来了223个方案,由美国著名建筑师沙里宁等人组成的评委会进行评选。沙里宁因故来迟,初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沙里宁看过评出的十个方案均不满意,他从被淘汰的213个方案中挑出丹麦建筑师伍重的方案。沙里宁认为此方案如能实现,必能成为伟大不凡的建筑。而这个方案不过是一个示意草图,其最大的特点是有一组薄壳组成,远望如海滨扬帆,景物生动,堂皇出众,富有诗意。沙里宁最后说服了评委采纳了这个方案。当把这个方案付诸实施时,却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当时粗估,壳顶只需厚10厘米,底部厚50厘米,经过科学计算,如此巨大的薄壳根本无法实现。于是伍重不得不求助于英国著名工程师阿鲁普。但历时三年,经过多次计算、试验,均告失败,阿鲁普束手无策,一筹莫展。最后不得不放弃单纯的薄壳观念,代之以预应力Y型、T型钢筋混凝土肋骨拼接的三角瓣壳体。至此,才使壳体得以施工。但好事多磨,当工程进行到第九年时,坚定不移的支持者凯西尔总理猝然去世,自由党上台以造价超过估计五倍为由,拒付所拖欠设计费,企图迫使工程停顿,而此时工程主体结构已经完成,势成骑虎,欲罢不能。最后,政府三人小组取代伍重负责,工程才得以继续进行。从1973年始,历时十七年,耗资5000万英镑,悉尼歌剧院始告落成。
近年,澳大利亚政府为了使悉尼歌剧院更臻完美,决定再投资5亿美元对内部进行改造。
思考题:悉尼歌剧院的外观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