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初.我国东部自北向南出现大范围高温闷热天气.老百姓戏称之为“桑拿天儿 .笼罩在酷暑之下的人们不得不借助空调寻找清凉.一时间.各大城市日用电记录相继报出历史新高.据此读图15.16.回答下列问题. 图15 图16 (1)大范围高温闷热天气的出现.是由于受到产生于西太平洋的 的主导控制.使得其南部海上大量暖湿空气不断进入到我国东部地区.从气流运动状态来看.成为一个典型的 .若在冬.春季.该类天气系统往往形成 . 等灾害性天气. (2)图16符合上海气候特征的是 .而与上海纬度相似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是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的是 和 . (3)此时段.我国锋面雨带位于图15中A.B.C.D四地区中的 处. (4)尽管城镇居民借助空调解决了室内高温.但户外活动城镇居民比郊区居民更觉酷热难当.其原因是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2002年11月初,意大利、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日本和美国阿拉斯加等地相继发生了5.4级至7.9级地震,前后共造成至少48人死亡;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造成近10万人死亡、失踪。

材料二:2002年11月1日,继埃特纳火山10月27日喷发后,火山附近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地震。

材料三:2003年6月三峡工程下闸蓄水。专家认为三峡水库350亿立方米的蓄水量诱发地震不可避免,但不会诱发灾害性地震,因为三峡大坝建在一个完整的花岗岩岩体上,且按抗7级烈度设防,远远超过其可能发生的基本烈度。

1.材料一所示国家都处在世界两条主要地震带上,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日本和美国处于__________地震带上,意大利和巴基斯坦处于__________地震带上,而印度尼西亚则位于这两条地震带的交界处。

2.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世界上地震的三种类型,即构造地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构造地震频发地区一般是板块交界的地壳活跃地带,日本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板块________和最大的大洋板块__________之间,意大利处于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板块之间。

4.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指   

A.5级以下地震  B.3级以上地震  C.5级以上地震  D.3级至5级地震

5.地震烈度的大小同________和震中距离远近等有直接关系,同时还与________、地质构造和________有关。

6.有关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正确叙述是   

A.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和多个烈度  B.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和多个烈度

C.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和一个烈度  D.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和一个烈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持续产业。

材料二:2003年6月,温家宝总理考察辽宁后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2003年8月初,他再赴吉林和黑龙江视察,明确指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要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

材料三:鲁尔工业区和东北工业区示意图

 (1)同鲁尔区相比,东北工业区有哪些资源优势?

(2)同鲁尔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工业明显不足的资源条件是什么?

(3)20世纪60年代以后,德国鲁尔区的一些钢铁公司将炼铁炉建在________(国家)沿海港口,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可持续发展观点,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成功经验,你认为振兴东北工业区可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每空2分,共20分)

材料一:2002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降低对天气和气象极端事件的脆弱性”。该主题表达了对越来越频繁的天气、气候灾害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的强烈关注和加强对天气气候的监测和预报,最大限度地降低天气气候极端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减轻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材料二:下表是2002年8月浙江舟山某地某日气象观测资料:

 

时间

气温(℃)

气压(百帕)

降水(毫米)

风速(千米/小时)

12时前后

25

1002

10

30

18时前后

30

990

50

230

24时前后

27

1004

10

50

 

(1)我国的主要气象气候灾害有__________、旱涝和________等。

(2)与材料二相对应的气压系统和天气系统分别是

A、 低气压、伏旱    B、 低气压、寒潮  

C、 高气压、伏旱    D、 低气压、台风

(3)该天气系统多形成于________,其灾害主要由_______、______和风暴潮造成,在______季节影响我国_______地区;

(4)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

A、 狂风暴雨       B、 阴雨绵绵    

 C、 高温晴好       D、寒冷少雨

(5)该日18时前后上海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 西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2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降低对天气和气象极端事件的脆弱性”。该主题表达了对越来越频繁的天气、气候灾害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的强烈关注和加强对天气、气候的监测和预报,最大限度地降低天气、气候极端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减轻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材料二:下表是2002年8月浙江舟山某地某日气象观测资料:

时间

气温(℃)

气压(百帕)

降水(毫米)

风速(千米/小时)

12时前后

25

1002

10

30

18时前后

30

990

50

240

24时前后

27

1004

10

50

(1)我国的主要气象气候灾害有        、旱涝和        等。

(2)与材料二相对应的气压系统和天气系统分别是(    )

A  低气压、伏旱   B  低气压、寒潮   C  高气压、伏旱   D  低气压、台风

(3)该天气系统多形成于        ,其灾害主要由              和风暴潮造成,

      季节影响我国         地区;

(4)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   )

A  狂风暴雨       B  阴雨绵绵       C  高温晴好       D  寒冷少雨

(5)该日18时前后上海的风向为(    )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2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降低对天气和气象极端事件的脆弱性”。该主题表达了对越来越频繁的天气、气候灾害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的强烈关注和加强对天气、气候的监测和预报,最大限度地降低天气、气候极端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减轻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材料二:下表是2002年8月浙江舟山某地某日气象观测资料:

时间

气温(℃)

气压(百帕)

降水(毫米)

风速(千米/小时)

12时前后

25

1002

10

30

18时前后

30

990

50

240

24时前后

27

1004

10

50

(1)我国的主要气象气候灾害有        、旱涝和        等。

(2)与材料二相对应的气压系统和天气系统分别是(    )

A  低气压、伏旱   B  低气压、寒潮   C  高气压、伏旱   D  低气压、台风

(3)该天气系统多形成于        ,其灾害主要由              和风暴潮造成,

      季节影响我国         地区;

(4)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   )

A  狂风暴雨       B  阴雨绵绵       C  高温晴好       D  寒冷少雨

(5)该日18时前后上海的风向为(    )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