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B.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看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结合和利用的程度. C.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以多年平均径流总量(R)为主要指标. 外流河:P-E-R=△S 内流河:P-E=△S D. Chinese.English.Russian.French.Spanish.Arabian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材料1: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马上要在上海市中心的滨江地区举行了,其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届时将有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预计将有超过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前往。“低碳世博”是上海世博会提出的一项口号。

材料2:上海,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1990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1283.35万人,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1888.46万人。

材料3: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的演变: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据此回答下面试题:

下列不属于上海形成发展的自然地理区位因素的是(      )

A.位于我国最长河流长江的入海口          B.区域内地势平坦

C.交通便利,多条铁路、公路在此交汇      D.气候适宜,雨水充沛

下列各说法,正确的是(    )

A.上海人口增长迅速是因为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家住衡阳的李明去上海参观世博会属于人口迁移

C.根据中心地理论,上海是长江三角洲这一区域的中心地

D.随着人口增多,上海的人口容量将逐渐变小

“低碳世博”反映了主办方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下列符合近现代气候变化影响的是(   )

A.世界上许多物种的灭绝速度呈现减速的趋势

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C.全球各地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

D.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下列关于上海人口年龄构成的演变,说法正确的是(    )

A.从1953年到1990年,0~15周岁的人口比例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B.从1953年到1990年,上海人口增长模式一直为传统型模式

C.上海成为“老龄型”人口城市的时间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来

D.20世纪70年代<6周岁人口比例迅速降低是因为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材料1: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马上要在上海市中心的滨江地区举行了,其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届时将有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预计将有超过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前往。“低碳世博”是上海世博会提出的一项口号。

材料2:上海,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1990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1283.35万人,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1888.46万人。

材料3: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的演变: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据此回答1-4题:

1.下列不属于上海形成发展的自然地理区位因素的是(      )

A.位于我国最长河流长江的入海口          B.区域内地势平坦

C.交通便利,多条铁路、公路在此交汇      D.气候适宜,雨水充沛

2.下列各说法,正确的是(    )

A.上海人口增长迅速是因为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家住衡阳的李明去上海参观世博会属于人口迁移

C.根据中心地理论,上海是长江三角洲这一区域的中心地

D.随着人口增多,上海的人口容量将逐渐变小

3.“低碳世博”反映了主办方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下列符合近现代气候变化影响的是(   )

A.世界上许多物种的灭绝速度呈现减速的趋势

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C.全球各地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

D.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4.下列关于上海人口年龄构成的演变,说法正确的是(    )

A.从1953年到1990年,0~15周岁的人口比例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B.从1953年到1990年,上海人口增长模式一直为传统型模式

C.上海成为“老龄型”人口城市的时间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来

D.20世纪70年代<6周岁人口比例迅速降低是因为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材料1: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马上要在上海市中心的滨江地区举行了,其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届时将有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预计将有超过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前往。“低碳世博”是上海世博会提出的一项口号。
材料2:上海,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1990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1283.35万人,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1888.46万人。
材料3: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的演变: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据此回答1-4题:


1.下列不属于上海形成发展的自然地理区位因素的是


  1. A.
    位于我国最长河流长江的入海口
  2. B.
    区域内地势平坦
  3. C.
    交通便利,多条铁路、公路在此交汇
  4. D.
    气候适宜,雨水充沛

2.下列各说法,正确的是


  1. A.
    上海人口增长迅速是因为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2. B.
    家住衡阳的李明去上海参观世博会属于人口迁移
  3. C.
    根据中心地理论,上海是长江三角洲这一区域的中心地
  4. D.
    随着人口增多,上海的人口容量将逐渐变小

3.“低碳世博”反映了主办方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下列符合近现代气候变化影响的是


  1. A.
    世界上许多物种的灭绝速度呈现减速的趋势
  2. B.
    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3. C.
    全球各地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
  4. D.
    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4.下列关于上海人口年龄构成的演变,说法正确的是


  1. A.
    从1953年到1990年,0~15周岁的人口比例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2. B.
    从1953年到1990年,上海人口增长模式一直为传统型模式
  3. C.
    上海成为“老龄型”人口城市的时间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来
  4. D.
    20世纪70年代<6周岁人口比例迅速降低是因为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材料1: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马上要在上海市中心的滨江地区举行了,其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届时将有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预计将有超过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前往。“低碳世博”是上海世博会提出的一项口号。
材料2:
    上海,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1990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1283.35万人,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1888.46万人。
材料3: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的演变: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据此回答1—4题。
1、下列不属于上海形成发展的自然地理区位因素的是
[     ]
A、位于我国最长河流长江的入海口
B、区域内地势平坦
C、交通便利,多条铁路、公路在此交汇
D、气候适宜,雨水充沛
2、下列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上海人口增长迅速是因为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家住衡阳的李明去上海参观世博会属于人口迁移
C、根据中心地理论,上海是长江三角洲这一区域的中心地
D、随着人口增多,上海的人口容量将逐渐变小
3、“低碳世博”反映了主办方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下列符合近现代气候变化影响的是
[     ]
A、世界上许多物种的灭绝速度呈现减速的趋势
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C、全球各地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
D、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4、下列关于上海人口年龄构成的演变,说法正确的是
[     ]
A、从1953年到1990年,0~15周岁的人口比例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B、从1953年到1990年,上海人口增长模式一直为传统型模式
C、上海成为“老龄型”人口城市的时间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
D、20世纪70年代<6周岁人口比例迅速降低是因为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联合国历年发布的“人类发展程度指标( HDI)”,是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各国的发展水平。下表为四个国家2010年的统计资料,阅读分析表格,完成下列问题。


1.就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的四个阶段而言,最可能已经进入“低增长阶段”的国家是


  1. A.
    甲、乙
  2. B.
    甲、丁
  3. C.
    乙、丙
  4. D.
    丙、丁

2.关于四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1. A.
    甲国人口数量最多
  2. B.
    乙国老年人口数量比甲国多
  3. C.
    丙国目前城市化速度最快
  4. D.
    丁国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