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二:图一A所在区域城镇分布历史变迁图(图下标的数字为公元前或后年份) (1)A所在地形区名称是 . (2)A地区城镇分布特点是 . (3)A区域比周边区域城镇数量增长要快得多的原因是 . (4)A所在区域.湖区面积自AD1111年面积不断 .这种变化给生产发展曾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不利影响是 .34.图中甲.乙.丙.丁是四个湖泊图.读图后完成: (1)四个湖泊中.属于咸水湖的是 .其湖水输入与输出最符合下面四个模式图中的 . (2)四个湖泊中.面积最大的是 .能对河流干流水量起重要调节作用的是 . (3)甲.乙两湖周围地区都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但两地发展形式却有很大不同.请说出两者差异并简单说明原因 . (4)四个湖泊中.某湖沿岸以重工业著称于世.该湖沿岸发展重工业的优势条件是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区域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资料一:

资料二: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

日愁暴雨夜愁霜。”

资料三:西宁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曾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

“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成为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
(1)根据资料一,说明图示区域积温的分布规律及原因
(2)根据资料二,简述歌谣反映出该地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3)西宁形成和发展成为城市的自然原因是          (填字母)。
   A.位于河谷、地形平坦     B.历史悠久      C.政治中心
   D.河流供水充足           E.交通要道
(4)形成丙处地貌类型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

该地貌易给附近地区造成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5)甲和乙所在地区是我国西部重要农业区,其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分别是
        和        。其中甲地农业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6)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材料一:图a为“长三角”城市群,它是以上海为龙头,与浙江(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台州、舟山7市)和江苏(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8市)两省共16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这里已经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材料二:图b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部分经济指标的变化。

(1)图a所示地区素有我国“鱼米之乡”的美称,但近年来该区域市场上销售的大米以东北大米为主,请你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地理原因。

(2)读图b,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的变化有何不同。

(3)从地理区位优势的角度,分析长江三角洲的国际直接投资额在全国的比重不断攀升的原因。

材料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贸易总量增大,外贸从出超变为入超,而且入超数量越来越大。进口贸易结构发生变化,棉纺织品渐渐取代鸦片占主要地位,到1858年,棉纺织品已经以35.7%的优势压倒鸦片的28.8%,居进口商品的第一位……中国出口仍以丝、茶等农产品为大宗,但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中国在海外的最大市场被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抢占了。           

                                   ——李斌《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造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材料四   2007年8月25日至26日,商务部长薄熙来率团出席在菲律宾召开的第六次中国——东盟和第十次东盟——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会议期间,薄熙来就中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阐述了中方立场。他指出,前不久,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2006年进出口食品监控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出口到日本的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9.42%,而美国是98.69%,欧盟是99.38%。我们主张理性、公正、客观地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但坚决反对以偏概全、刻意炒作,将个别问题扩大化,从整体上丑化“中国制造”。这样不仅会损害中国产品的形象,也是在误导消费者,为正常贸易设置障碍,而贸易保护主义是没有前途的。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6)请结合材料四,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对“贸易保护主义是没有前途的”这一观点进行评述。

(7)运用哲学常识知识,说明“以偏概全、刻意炒作,将个别问题扩大化,从整体上丑化‘中国制造’…”的做法,其方法论有什么错误,请加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乙两区域图
材料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了开发上图乙区域北部河流流域,所在国家政府历时20多年修建了全长达5500千米的横贯公路干线,并延伸出达近20000千米的公路支线,大大促进了区域经济由迁移农业(焚林开垦)向大规模商品性农牧业、商业转化,刺激了国民经济发展。但是,国际社会许多专家对此持指责观点,并预测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会产生世界性环境、生态问题。
(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的地质原因是易发生滑坡的地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区域a、b河段干流的主要流向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甲、乙两区域的城镇分布的主要特征及最主要影响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甲区域和乙区域(北部)人口密度很低的自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区域b河流的水能丰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二所述乙区域北部河流流域开发可能会产生哪些世界性环境、生态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博鳌原为濒临南海的小城镇,它完整地保存了热带水域的原始生态。2001年2月初定为“亚洲论坛”的永久会址,为世人瞩目。200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凸显了亚洲国家和地区对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共识。

材料二    下图为海南岛区域简图和博鳌镇景观图

图6

(l)该岛北界为____(海峡),是我国的____(边缘海或内海),位于________经济地带。

(2:)A处是____盐场,简述该盐场的形成原因。

(3)B城市为我国在建的卫星发射基地,请列举我国其他三个已建卫星发射基地。并写出其所在省区的简称。

(4)试分析博鳌被定为“亚洲论坛”的永久会址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洞庭湖平原地区

  材料二:A所在区域城镇分布历史变迁图

(1)材料二中可以反映出,A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特点?

(2)A所在区域,湖区面积自AD1111年到现在有何明显变化?

(3)试分析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