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目的: (3)实验内容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有关离子方程式 A B 不 填 C 不 填 D 不 填 E F (4)实验结论: . (5)原因 25. 在右边框内画出装置图 (1)预期看到的现象是 (2)实验过程中锌片上有少量气泡冒出. 铜片上有大量气泡冒出.原因是 (3)此电池的负极是 . 正极的电极反应是 . (4)导线中共通过了 mol电子.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实验探究:为了研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某同学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动手实践,有关实验步骤和现象记录如下:
(注意:表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其中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向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研究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AlC1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
实验所用到的玻璃仪器:①
 
、②
 
、③
 
以及胶头滴管、玻璃片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②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填A~F) C D
②的化学方程式
 

(4)此实验的结论: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实验室要用98%(ρ=1.84g?cm-3)的硫酸配制3.68mol?L-1的硫酸溶液480mL
(1)需准确量取98%的硫酸
100
100
mL.
(2)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98%的硫酸后,要配制3.68mol?L-1的硫酸溶液480mL,必须用到的实验仪器是(填写序号):
②④⑥⑧
②④⑥⑧

①500mL量筒    ②烧杯      ③1000mL容量瓶     ④500mL  容量瓶     ⑤天平   
⑥胶头滴管       ⑦锥形瓶       ⑧玻璃棒      ⑨酸式滴定管
(3)若配制3.68mol?L-1的硫酸溶液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但出现下列错误操作,将使所配制的硫酸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AC
AC

A.将稀释的硫酸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烧杯内的稀硫酸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至容量瓶中
C.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加水时溶液凹面高于容量瓶刻度,此时立即用滴管将瓶内液体吸出,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相切.
D.用胶头滴管加水时,视线高于刻线读数
Ⅱ.实验室用燃料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p)的分子式组成,取W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CO2、H2O和N2.现用如图所示装置置进行实验(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等未画出).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首先打开止水夹a,关闭止水夹b,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这样做的目的是
将装置中的N2排净
将装置中的N2排净
,之后关闭止水夹a.
(2)由装置B、C可分别确定待测氨基酸中含有的
H元素
H元素
C元素
C元素
质量.
(3)E装置的作用是测量
N2
N2
的体积,并由此确定待测氨基酸中含有的
N元素
N元素
的质量,为了较准确地测量该气体的体积.在读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
ac
ac
(填代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等待片刻,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d、读数时不一定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4)实验中测定的哪一数据可能不准确
N2的体积
N2的体积
其理由是
多余的O2在D中没有被吸收完全
多余的O2在D中没有被吸收完全

(5)严格地说,按上述方案只能确定氨基酸的
最简式
最简式
.若要确定此氨基酸的分子式,还要测定该氨基酸的
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11分).实验探究:为了研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某同学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动手实践,有关实验步骤和现象记录如下:

(注意:表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 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其中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向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研究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AlC1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

实验所用到的玻璃仪器:①          、②          、③          以及胶头滴管、玻璃片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②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填A~F)

 

 

C

D

 

②的化学方程式                               

(4)此实验的结论: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11分).实验探究:为了研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某同学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动手实践,有关实验步骤和现象记录如下:

(注意:表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 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其中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向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研究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AlC1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

实验所用到的玻璃仪器:①           、②           、③           以及胶头滴管、玻璃片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②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填A~F)

 

 

C

D

 

②的化学方程式                               

(4)此实验的结论: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实验室要用98%(ρ=1.84g?cm-3)的硫酸配制3.68mol?L-1的硫酸溶液480mL
(1)需准确量取98%的硫酸______mL.
(2)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98%的硫酸后,要配制3.68mol?L-1的硫酸溶液480mL,必须用到的实验仪器是(填写序号):______.
①500mL量筒  ②烧杯   ③1000mL容量瓶   ④500mL 容量瓶   ⑤天平 
⑥胶头滴管    ⑦锥形瓶    ⑧玻璃棒   ⑨酸式滴定管
(3)若配制3.68mol?L-1的硫酸溶液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但出现下列错误操作,将使所配制的硫酸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
A.将稀释的硫酸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烧杯内的稀硫酸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至容量瓶中
C.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加水时溶液凹面高于容量瓶刻度,此时立即用滴管将瓶内液体吸出,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相切.
D.用胶头滴管加水时,视线高于刻线读数
Ⅱ.实验室用燃料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p)的分子式组成,取W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CO2、H2O和N2.现用如图所示装置置进行实验(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等未画出).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首先打开止水夹a,关闭止水夹b,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之后关闭止水夹a.
(2)由装置B、C可分别确定待测氨基酸中含有的______和______质量.
(3)E装置的作用是测量______的体积,并由此确定待测氨基酸中含有的______的质量,为了较准确地测量该气体的体积.在读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______(填代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等待片刻,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d、读数时不一定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4)实验中测定的哪一数据可能不准确______其理由是______
(5)严格地说,按上述方案只能确定氨基酸的______.若要确定此氨基酸的分子式,还要测定该氨基酸的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