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区高寒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对农牧业生产影响很大.这种影响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 ⑴不利条件:气温较低.无霜期短.一年只能一熟.这种气候仅适于喜温凉.生长期短的作物生长.如青稞.小麦.豌豆.畜牧业只适于放牧耐寒的牲畜.如牦牛.藏棉羊.藏山羊. ⑵有利条件: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多,夜晚气温低.农作物呼吸作用弱.消耗营养物质少,气温低.农作物生育期长.积累营养物质多.总之本区麦类和牧草属于“低消耗.高积累.高产优质 类型. 台湾省〈3资源及产品:①森林:山地森林资源丰富.其中樟树最著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伴.原因:地跨热带和亚热带.地势较高. ②农产品:以水稻.甘蔗.茶叶和水果中的香蕉.菠萝驰名.台湾的海域鱼产丰富.台湾海峡为优良渔场.③矿产资源:山区多金.铜等金属矿产,西部为煤.石油分布区,北部火山有丰富的天然硫磺,西海岸布袋盐场盛产海盐-原因:背风坡降水少.多晴天.地形平坦. 浅海地区蕴藏有石油和天然气.〈4〉工业和旅游业:以"进口-加工-出口"型为主的经济.出口商品中纺织.电子电器.食品.石油化工产品占重要地位.旅游业是台湾重要经济来源. 〈5〉 人口与主要城市:全省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台北市是台湾最大的城市.高雄是最大的海港.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资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发展的战略,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所做的重大决策。

(1)我国西部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差异显著:

①“祁连雪水灌三州”是西北内陆地区干旱景色的真实写照,它说明了________是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重要水源,同时也说明________资源不足是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属于高寒气候,适宜发展________农业。虽然这里的________光照资源较为丰富,但整体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③西南山区山高谷深,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这里因地势地起伏大,气候和自然景观具有明显的________变化的特征。近年来在这里采取禁止砍伐、封山育林等措施,其主要目的之一是发挥森林的________功能,对保护生态环境,减轻长江中下游水患有深远的意义。

(2)“西部大开发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和资源条件,着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根据这一要求,请你就下面两个地区的发展,谈一谈你的设想。

①这里是一片河谷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不受台风影响,亦无寒潮侵袭,常年花开果熟,茂密的森林中有象群出没,孔雀啼鸣,金丝猴追逐;居民住宅——高脚竹楼在绿树花丛之中。________。

②这里是一块高山环抱的盆地,盆地中有丰富的盐碱资源,有煤炭、石油、铅锌矿等多种矿产。经过以往的开发,已有公路、铁路与外界联系,工矿企业逐步诞生。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下面试题。

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

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下列现象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台风减少    ②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

③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向北推进    ④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推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39~40题。

1.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

2.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下列现象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台风减少    ②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

③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向北推进    ④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推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