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4.回答21~22题. 21.有关图示两山脉附近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山脉都处于板块碰撞地带 B.甲山脉西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 C.甲.乙两山脉的西侧都有地中海气候分布 D.甲.乙两山脉以东的河流汛期均出现在5~10月 22.有关①②两地各自所在国家的正确叙述是 ( ) A.两国最大城市均是本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B.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C.①地所在国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D.②地所在国大豆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下表,回答问题。

1991~2004年世界人口主要统计指标

 

年份

年中人口数(百万)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1991

5384

27

9

1.7

1992

5420

26

9

1.7

1993

5506

26

9

1.6

1994

5607

25

9

1.6

1995

5702

24

9

1.5

1996

5771

24

9

1.5

1997

5840

24

9

1.5

1998

5926

23

9

1.4

1999

5982

23

9

1.4

2000

6067

22

9

1.4

2001

6137

22

9

1.3

2002

6215

21

9

1.3

2003

6314

22

9

1.3

2004

6396

21

9

1.3

数据来源:根据“美国人口咨询局(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1991~2004年世界人口数据表”整理。

1.根据表中数据,绘制1991~2004年世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曲线图。

2.环境人口容量是指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中国适度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中国的极限人口数量为16亿左右。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表可知,世界人口死亡率保持低水平稳定,出生率也逐渐趋于低水平并逐步稳定,这标志着世界将迈进老龄化社会。下列关于老龄化社会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将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B.社会上用于老人的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

C.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费将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

D.老年人生活困难、孤单

4.从1991年到2004年,世界人口出生率及自然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试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表,回答问题。

1991~2004年世界人口主要统计指标

 

年份

年中人口数(百万)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1991

5384

27

9

1.7

1992

5420

26

9

1.7

1993

5506

26

9

1.6

1994

5607

25

9

1.6

1995

5702

24

9

1.5

1996

5771

24

9

1.5

1997

5840

24

9

1.5

1998

5926

23

9

1.4

1999

5982

23

9

1.4

2000

6067

22

9

1.4

2001

6137

22

9

1.3

2002

6215

21

9

1.3

2003

6314

22

9

1.3

2004

6396

21

9

1.3

数据来源:根据“美国人口咨询局(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1991~2004年世界人口数据表”整理。

1.根据表中数据,绘制1991~2004年世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曲线图。

2.环境人口容量是指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中国适度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中国的极限人口数量为16亿左右。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表可知,世界人口死亡率保持低水平稳定,出生率也逐渐趋于低水平并逐步稳定,这标志着世界将迈进老龄化社会。下列关于老龄化社会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将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B.社会上用于老人的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

C.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费将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

D.老年人生活困难、孤单

4.从1991年到2004年,世界人口出生率及自然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试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即电力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是国民经济诸多数量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变量。江苏在不断推进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电气化水平不断提高,电力已渗透到经济活动的每个角落。

材料二:江苏与全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变化趋势图(图21)。

材料三:我国部分地区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表3)。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

江苏

0.92

0.89

0.85

上海

0.88

0.87

0.83

浙江

0.9

0.86

0.83

山东

1.28

1.23

1.18

安徽

1.21

1.17

1.13

福建

0.94

0.91

0.88

江西

1.06

1.02

0.98

广东

0.79

0.77

0.75

北京

0.8

0.76

0.71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图21

 

表3

 

(1)当电力费弹性系数大于1时,电力消费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为

    ▲   

(2)下列有关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双选)

    A.重工业比重的提高,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一定上升

    B.江苏与全国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单位GDP能耗降低

    D.电力消费与经济的增长一般是同向的,但不一定同步变化

(3)请根据表3中相关数据在图22中作出2005~2007年江苏省单位GDP能耗柱状图。这一时期江苏省单位GDP能耗变化特点是   ▲   。原因是

    ▲   

(4)江苏省与上海、浙江、广东、北京等省市相比,单位GDP能耗较  ▲  。促进能源消费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确保江苏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请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提出你的合理化的建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0分)

    材料  2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堪称“奇迹’的经济增长,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003年,中国创造的CDP不足全球的4%.但巳成为世界资源增量需求的绝对主力。中国的资源消耗占全球总消耗的比重及其变化如下表所示。

1994年(%)

2002年(%)

2003年(%)

氧化铝

10

19.7

21.4

铁矿石

29.8

30.6

34.6

电解铝

7.6

16.3

18.8

钢  铁

14.6

22.4

26.7

6.9

18.4

10.9

3.9

8.2

10.1

10.8

18.5

20.1

水  泥

30.6

41.8

48.3

原  油

4.9

7.0

7.6

乙  烯

3.4

5.7

6.2

(1)根据表中数据归纳说明中国何以成为世界资源增量需求的绝对主力。(2分)

(2)目前,我国一批主力矿山的资源日渐枯竭,2/3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老年期。面对这种现状,请你为我国重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应对措施。(4分)

(3)资源型城市的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资源型城市犹如我国的“工业粮食主产区”,资源枯竭威胁着资源型城市的生存和发展。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某资源型城市示意图,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市所在的地区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请你就这一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刚果河以图4中M、N两地为界,分为上、中、下游,读图回答9-11题。

38.关于刚果河干流各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源头河段有冰期                 B.上游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C.中游水流平稳                   D.下游水位季节变化大

39.下列时段中,①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的是

A.3月21日至6月22日          B.3月21日至9月23日

C.6月22日至9月23日          D.6月22日至12月22日

40.某日,图中①地的夜长为11小时40分,则该日②地

A.日出和日落时间均晚于①地1小时10分

B.日出和日落时间均晚于①地1 小时30分

C.日出、日落时间分别晚于①地1小时30分和1小时10分

D.日出、日落时间分别晚于①地1小时10分和1小时3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