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1月13日至2月8日.我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属建国以来所罕见.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灾害重等特点.此次天气过程与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和拉尼娜现象(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大规模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有关. 材料二 (1)造成图甲所示海区表层洋流形成的动力来自 . (2)标出图甲中底层洋流的运动方向. (3)正常年份在图甲所示海区上空形成一个热力环流.请在图中标出. (4)简述在上题所述热力环流影响下.大洋东.西两岸天气状况. (5)图乙中赤道附近标注-2.5℃.其含义是 . (6)与正常年份相比.此时图乙海区上空形成的热力环流有何变化?对东.西两岸天气 状况带来怎样的影响? (7)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此次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原因. 解析 考查洋流的分布.成因及对天气.气候的影响.读材料一须明确南方持续低温. 雨雪.冰冻天气需两个条件:①冬季风势力强,②充足的水汽.此外还要了解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实质.读图甲.要明确表层洋流是信风造成的.其结果是使大洋西部形成一个水温较高的“暖水池 .大洋东部形成一个水温较低的“冷水池 .从而形成高低气压 差.进一步形成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强弱变化影响东西两岸的天气.甚至全球气候. 读图乙.应明确此时大洋西部水温偏高.东部水温偏低.出现拉尼娜现象.西部水温偏高.使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加强.并给我国带来大量水汽.这是形成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两个主要原因. 答案 (1)信风 (2)略 (3) (4)大洋东部水温低.气压高.盛行下沉气流.天气干燥晴朗.大洋西部水温高.气压 低.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5)本海区水温比常年平均水温偏低2.5℃. (6)热力环流势力加强.使大洋东岸更加干旱.大洋西岸降水偏多.易发生洪涝灾害. (7)①冷空气频繁南下,②暖湿空气带来大量水汽.二者相遇形成锋面降水.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到,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的25年,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准备期。25年准备期这个概念,是相对2030年到2050年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而言的。到那个时候,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超过30%,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将更大。

材料二  2005年,中国出生婴儿平均男女比例118∶100。目前我国男女性别比已经达到了116.9,这也意味着未来的20年内,平均每年处于结婚年龄的男性要比女性多出120万人左右。

(1)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存在的两个人口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速度较任何国家都快,这是我国实行                 政策的必然结果,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试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13分)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4年中国学者张宝坤结合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提出了一种季节划分方法。他以候(每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稳定降低到10℃以下作为冬季开始,稳定上升到22℃以上作为夏季开始。候平均气温从10℃以下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作为春季开始。从22℃以上稳定下降到22℃以下时,作为秋季开始。

 

 

材料二   2009年9月23日中国大陆季节分布及一些城市进入秋季图。

(1)简述2009年9月23日中国大陆季节分布的情况。(6分)

(2)石家庄进入秋季的时间最可能是(   )(1分)判断理由是什么?(6分)

A.8月16日   B.8月20日   C.9月6日   D.9月23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一地理兴趣小组,在某年6月22日,测得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为81.5°。该地该日昼长为14小时20分,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5时50分。

材料二:据该兴趣小组连续几年的监测,发现该地的酸雨比较严重。

材料三:该兴趣小组在对该地城市农产品价格和农事活动调查中得出如下数据:

项目/作物

花卉

蔬菜

稻米

甘蔗

市场价格(元/kg)

5.00

3.00

2.00

1.00

生产成本(元/kg)

2.50

2.00

0.80

0.40

运费率(元/kg.km)

o.50

0.30

0.01

0.01

单位面积产量(kg)

20

15

4

10

材料四:该小组草绘了本地区的等高线图

(1)该地的区时比北京时间______(早或晚)______小时。(4分)

(2)该地可能是我国的(   )(2分)

A.东北平原   B。渭河平原  C。太湖平原  D。成都平原

(3)根据所给资料信息,如果在距离城市1Km处的土地上,从经济效益考虑,最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2分)

A.水稻、甘蔗    B。花卉、蔬菜    C。花卉、甘蔗    D。蔬菜、甘蔗

(4)近年来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在我国方兴未艾,该地农民也安装了热水器,但却发现热水器的效果很差。许多农民纷纷找到商家,要求退货,可商家和厂家证明,产品质量没有问题。那么,原因是什么?请从地理学角度加以解释。(6分)

 

 

 

(5)该地农民能大量种植甘蔗,但调查小组发现在同一纬度的其他地区,均没有甘蔗种植,请从地形、气候方面分析该地发展甘蔗种植的区位优势。(6分)

 

 

 

(6)分析材料二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法。(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4年中国学者张宝坤结合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提出了一种季节划分方法。他以候(每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稳定降低到10℃以下作为冬季开始,稳定上升到22℃以上作为夏季开始。候平均气温从10℃以下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作为春季开始。从22℃以上稳定下降到22℃以下时,作为秋季开始。

材料二   2009年9月23日中国大陆季节分布及一些城市进入秋季图。

(1)简述2009年9月23日中国大陆季节分布的情况。

(2)石家庄进入秋季的时间最可能是(   )判断理由是什么?

A.8月16日   B.8月20日   C.9月6日   D.9月23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36分)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正式开工,工程近期供水目标是以解决城市缺水为主,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有80%以上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该地区的人口占全国的53.5%,耕地占35.2%。而在长江流域以北广大地区,人口占全国的44.4%,耕地占59.2%,水资源仅占14.7%。

据大河报报道:自古以来,长江和黄河各自奔流不息,互不相犯。昨日,随着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上游线隧洞的贯通,在黄河下30多米,一条长达4.25公里的隧洞打通,这意味着,2014年,长江水可以通过隧洞从黄河下面流过,给京津等缺水地区供应长江水。穿黄工程被誉为“高、精、尖、难、险”工程的化身,被称为“咽喉工程”,目前在国内还没有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和技术可资借鉴。在挖掘竖井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攻克了76.6米超深地下连续墙,解决了55米超深地基加固等技术难题,无论是大小还是深度,都属国内第一。

(1)南水北凋工程实现了长江、         、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联系,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的提高。(2分)

(2)为了使长江水过黄河,设计者考虑了地下隧洞和架空渡槽两种方案,最终选择了地下隧洞。请比较二者的优缺点。(16分)

方案

是否占空间

受自然因素影响程度

是否影响航运

成本高低

地下涵洞

 

 

 

 

架空渡槽

 

 

 

 

 

 

 

 

 

(3)南水北调的目的地之一是华北,华北的气候类型为           ,容易出现     旱,土地常会因为不合理灌溉而导致              ,请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1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