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2.回答题. (1)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A.T B.Q C.R D.S 解析:C根据图示可知该大陆为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西部为西澳大利亚寒流.东部为东澳大利亚暖流. (2)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的地方是 A.T B.Q C.R D.S 解析:B澳大利亚的西南角为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 (3)在图3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A澳大利亚气候为半环状分布.P地为热带沙漠气候.从图示几种气候类型中可以确定答案.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7 天津文综,39 环渤海地区被规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三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除了良好的农业基础、发达的海陆交通、优惠的政策,还有哪些?请再列举两方面。

(2)甲、乙两区域建立化学工业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各是什么?

材料一 2005年三大区域产业结构状况与全国的比较

(3)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材料二 天津滨海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壮大电子通讯、石油开采、汽车制造、现代冶金等支柱产业,精心培育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引航的产业群,全力抓好金融、物流、中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了整体经济质量,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4)依据材料二,说明天津滨海新区正在形成怎样的产业格局及其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在图12所示气压形势下,a等压线的数值为     百帕,①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     。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②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         。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控制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2)图12中A—B—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呈现出“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

(3)图13所示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在图12中的①、②、③、④四地,可能见到这种景观的是    地。观赏该景观时,为了获得特定的形态美感,从旅游景观欣赏的角度看,关键在于                    

 

材料三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文综试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G 8峰会的相关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7年6月6日,八国集团首脑峰会在德国海利根达姆举行。峰会三大主要议题是关注气候变暖、全球化与自由贸易以及非洲发展问题。八国首脑在“世界经济的增长与责任”这一包罗万象的综合议题下取得的共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峰会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的妥协。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对话会。

材料二:世界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一览表(2000年)

国家名称

人口总数

(亿人)

GDP

(10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人均电耗

(度)

排放占世界的排放总量

批准环境条约

气候变化

框架公约

京都议定书

美国

2.83

9837.40

34737

11994

22.5

中国

12.75

1080.00

847

758

12.8

 

俄罗斯

1.46

251.10

1726

4050

5.9

日本

1.27

4817.60

38093

7443

4.7

印度

10.09

457

453

379

4.4

 

德国

0.82

1873.00

22841

5690

3.4

英国

0.59

1414.60

23815

5384

2.2

加拿大

0.31

687.9

22334

15260

1.9

法国

0.59

1294.20

21861

6392

1.5

注释:“△”:批准、接受、承认、赞同、加入或履行公约  “▲”:签署

材料三:部分国家能源消耗强度(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初级能源)

(1)材料二中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            ,最少的国家是            

(2)材料三中反映出           (双项选择)

A.发展中国家能耗强度普遍较高

B.发达国家能耗强度普遍较高

C.按图中显示趋势,2000年中国能耗强度达到美国水平

D.按图中显示趋势,2000年印度能耗强度超过中国

(3)针对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国家应采取的措施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八国峰会的相关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7年6月6日,八国集团首脑峰会在德国海利根达姆举行。峰会三大主要议题是关注气候变暖、全球化与自由贸易以及非洲发展问题。八国首脑在“世界经济的增长与责任”这一包罗万象的综合议题下取得的共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峰会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的妥协。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对话会。

  材料二:

  材料三:部分国家能源消耗强度(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初级能源)

(1)峰会重申《京都议定书》的核心原则,即:各个国家对温室气体的减排要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含义是________

(2)材料二中人均CO2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最少的国家是________

(3)材料三中反映出(  )

A.发展中国家能耗强度普遍较高

B.发达国家能耗强度普遍较高

C.按图中显示趋势,2000年中国能耗强度达到美国水平

D.按图中显示趋势,2000年印度能耗强度超过中国

(4)针对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国家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2)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

图 1

(5)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6)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7)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材料四

图2                                图3

材料五

2004-2007年我国粮食持续4年增产,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然而,要保持粮食供求长期基本平衡仍不容乐观。一方面,人口的增加、动物类食品消费增长和使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将扩大粮食需求;另一方面,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和保证种粮收益的难度加大,从而制约着粮食产量的提高。

(8)指出图2和图3反映的经济现象及其联系。

(9)从供求与价格关系的角度,分析在材料四背景下我国粮食连续增产的经济影响。

(10)结合材料五,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状况及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