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海南省2010年高三五校第二次联考)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湿地有“地球之肾 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分析“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 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 (2)扼要说明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答案 (1)湿地面积急剧下降.湖泊数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人为原因: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上游地区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和毁林开荒.使水土流失加剧.含沙量增大.泥沙在湖泊淤积 (2)①加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②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水量的调蓄功能,③削弱了湿地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与分解功能:④较小了湿度.增大了温差.影响当地局部地区的小气候,⑤减少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原有的水生生物大量灭绝.(每点1分.答出四点得满分5分)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选修6环境保护)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北京的“蓝天工程”

据新华网报导:  机动车尾气对北京空气污染的“贡献率”占到40%到5 0%,更是空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浓度增大的主要原因.北京市为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减少机动车出行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专家表示,2008年北京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力度要大很多,所以奥运期间由机动车尾气带来的“贡献”也会大大减少.到2008年9月30日,北京市当年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累计达208天,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是北京绿色奥运“蓝天工程”的重要保障。

材料二:我国已将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并提出了两控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目标.阅读上面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北京地区主要污染物来源和产生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2)防治大气污染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选修6环境保护)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北京的“蓝天工程”

据新华网报导:  机动车尾气对北京空气污染的“贡献率”占到40%到5 0%,更是空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浓度增大的主要原因.北京市为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减少机动车出行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专家表示,2008年北京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力度要大很多,所以奥运期间由机动车尾气带来的“贡献”也会大大减少.到2008年9月30日,北京市当年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累计达208天,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是北京绿色奥运“蓝天工程”的重要保障。

材料二:我国已将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并提出了两控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目标.阅读上面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北京地区主要污染物来源和产生的危害主要有哪些?(4分)

 

(2)防治大气污染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选修6环境保护)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北京的“蓝天工程”
据新华网报导: 机动车尾气对北京空气污染的“贡献率”占到40%到5 0%,更是空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浓度增大的主要原因.北京市为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减少机动车出行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专家表示,2008年北京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力度要大很多,所以奥运期间由机动车尾气带来的“贡献”也会大大减少.到2008年9月30日,北京市当年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累计达208天,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是北京绿色奥运“蓝天工程”的重要保障。
材料二:我国已将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并提出了两控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目标.阅读上面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北京地区主要污染物来源和产生的危害主要有哪些?(4分)
(2)防治大气污染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地图,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同三高速公路北起于黑龙江省同江市,向南依次经过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烟台、青岛、连云港等市,在江阴市跨越长江,到无锡市接沪宁高速公路,经上海市向南到浙江省宁波、厦门、深圳、广州等市,再到达海南省的海口市和最南端的三亚市,全长约5700km。

    材料二  同三高速公路路线图

(1)读下列三幅图,依次写出同三高速公路沿途经过海域的名称。

(2)同三高速公路是从同江经哈尔滨、长春、沈阳抵达大连,而未选择同江经绥芬河、珲春、丹东到大连这一线路,试分析其原因。

(3)试预测山东省与海南省之闻,沿同三高速公路双向运输的农产品的构成有何不同?并说明理由。

(4)试分析同三高速公路贯通对山东半岛产业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24分)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简图(图1),图1为图2中甲山脉冰川朝向玫瑰图。

材料二:蒙古包是蒙古等马背上的民族传统的住房。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

材料三:图1中的丙地区有一古城市遗迹,关于此城,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出塞曲》中有如下描述: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碧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1)据材料一可知:甲山脉北侧城市数量较多,而南侧城市数量较少。结合所学知识,对此予以合理解释。(8分)

2)蒙古包选址原则是:春洼、夏岗、秋平、冬阳。请从地理角度分析原因。(10分)

3)说出材料三中诗人王之涣《出塞曲》中描述的现象会引起哪些环境问题?(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