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读下面两幅地形剖面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位于东半球.乙位于西半球 B.甲是南美洲.乙是北美洲 C.甲临大西洋.乙临印度洋 D.甲图地势起伏大于乙图 (2)A处地形是著名的 .其成因是 .B.C 两地纬度相当.但气候不同.原因是B地 .C地 . (3)D是 河.注入 .为所在地经济发展提供了 条件.E是 山系.蕴藏了丰富的 矿产资源. (4)关于B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这里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B.这里是世界人口密集区之一 C.这里是世界黑色人种的故乡 D.这里是世界棉花主要产地之一 (5)下列关于对F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多种经营.家林牧综合发展 B.工业以电子.宇航等新兴工业为主 C.铁路干线多东西走向 D.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旅游业发达 28.读我国西南地区铁路网示意图.回答: (1)图中10条铁路线.沟通我国南方 和北方的是 .联系西南和 华南的是 .三峡工程峻工 后可得到大大缓解的是 . 直接通往国外的是 . 名不符实的是 . (2)②是 铁路.沿线经过航天中是 .钢铁基地是 .佛教名山是 .跨过的大河是 . (3)从丁成乘火车到上海走最近路线.中途经过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 (除 起止点外).从甲城乘火车到乌鲁木齐走最近路线.越过的山脉有 . (4)铁路④是我国科技含量最高的铁路.克服了许多困难.主要是( ) A.高寒.缺氧.冻土 B.沼泽.流沙 C.地震.喀斯特地形 D.高山.峡谷 29.读下面的图表.回答有关问题 (1)表中所列各部门.就业人数减少最多的是 .加入WTO以后.对该行业的影响 是: .就业人数增加幅度最大的是 . 其原因在于 . (2)图中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汽车工业和食品工业.最有可能表示汽车工业的是曲线 . 理由是 图中M1.M2 两点表示的是 .说明 . (3)我国汽车企业有100多家.但全国年产量不及跨国公司一家的年产量.这说明我国汽 车工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世界输电电缆示意图和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能发电是全球各国非常重视的研究项目。为了充分利用全球的太阳能资源,科学家设想,把全球太阳能电站联成网络(如图中的A、B、C、D、E、F、G、H为世界上一些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以便在昼夜半球之间调节太阳能的余缺。

 

(1)图中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两幅剖面图对应的大洲分别是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

两大洲地形特征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MN为晨线,则上述地点中此时太阳能发电效能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该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各点位于世界两大山系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能源问题不仅仅是能源本身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生态保护的问题,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问题,是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发展,如何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示意的是该区域       (一月或七月)等温线分布状况。图中P点与Q点的距离约为          千米,沿线的自然植被以                         为主。

(2)P点至Q点的地形剖面与甲、乙两示意图中的哪一幅基本相符?简要说明理由。

(3)该区域所在国家丰富的能源资源外运选择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比较这种运输方式与铁路运输相比的优势。

材料一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唐代段成式(?_863)《酉阳杂俎》云:“高奴县出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燃灯极明。”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廓、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以为墨,墨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4)根据材料一,指出石油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哪些应用?

(5)建国以来,中国大力发展能源建设,石油工业取得了突出成就。请列出中国改革开放前石油工业的巨大成就,并说明其重大历史意义。

(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以后石油“大行于世”的原因。指出石油的广泛使用对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速图

  材料三  中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的世界排位表:

土地面积

耕地面积

草地面积

森林面积

淡水面积

45种矿产资源

110位

126位

76位

107位

55位

80位

中国资源利用情况:

能源利用率

每吨煤实

现GDP

矿产资源

回收率

单位产值能耗

机动车耗油

工业用水

重复利率

比发达国家低10%

世界平均水

平的30%

比国外先进

水平低20%

世界平均

水平的两倍

比欧洲高25%

比日本高20%

比国外低

15%—25%

材料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按照中央要求,2007年节能降耗减排目标仍然是单位GDP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2%。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

   (7)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什么经济问题?

(8)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合理利用资源和节约资源?

(9)根据材料四,从国家职能的角度,说明国家在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甲、乙、丙为我国30°N纬度附近三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阅读城市位置,海拔、气候、土地利用、农作物等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

位置

91°E,30N°

104°E,31°N

120°E,30.2°N

海拔(米)

3658

505

7

年太阳总辐射量(千卡/厘米2·年)

202.4

88.5

112.3

年日照时数(小时)

年平均气温(℃)

7.5

16.3

16.1

7月平均气温(℃)

14.9

25.8

28.7

1月平均气温(℃)

干湿地区

半干旱区

湿润区

湿润区

年均降水量(mm)

所在农业区主要农作物

(1)根据表内已提供的地理信息及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分析,将下列各项目资料中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表内相应的空格中。

[年日照时数]   A. 1239.2            B. 1970.5             C. 3005.3

[1月平均气温]   A. -2.3              B.3.6                C. 5.6

[年均降水量]      A. 453.9                  B.976                       D.1400.7

[主要农作物]      A.水稻、甘蔗等      B.青稞、油菜等        D.水稻、茶叶等

(2)甲城市有“日光城”之称,其所在地区太阳辐射强烈,但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地区,简析其主要成因。

(3)乙城市所在省为我国水能大省,也是国家“西电东送”工程重要电能输出地区,水电开发的风潮已席卷该省的大小河流,简析该省成为水能大省的主要原因。

(4)丙城市所在地区工业发达,简析该城市发展工业主要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5)下图为我国四条经纬线上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

①甲、乙、丙三城市中_____________城市距这4幅图中的图_____________的地形剖面线最近。

②甲城市所在经线与图1剖面共同经过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该地形区内具有全国意义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___。

③图2、图3两剖面交汇处所在地形区为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___地貌区,发育成该地貌的岩石名称是_____________岩。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世界输电电缆示意图和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能发电是全球各国非常重视的研究项目。为了充分利用全球的太阳能资源,科学家设想,把全球太阳能电站联成网络(如图中的A、B、C、D、E、F、G、H为世界上一些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以便在昼夜半球之间调节太阳能的余缺。

   (1)图中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2)下面两幅地形剖面图对应的大洲分别是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

两大洲地形特征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MN为晨线,则图中字母处此时太阳能发电效能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该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铁路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49年以前,中国铁路建设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49年以后,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青藏铁路全线铺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1937年,中国铁路总长21 761千米,其中由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

(1)根据上述材料及图,概括抗日战争前中国铁路的主要特征。

  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建设。他指出:“今日者,强邻环视,我国若不急急将铁道修成,则俄人必欲夺我蒙古铁道路线……英人必欲夺我西藏铁道路线……铁道为人所夺,国即为人瓜分。”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设计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总体方案,其中对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规划了包括16条线路的“高原铁路系统”。他认为,此区域农产最富、牧场最美、矿产丰富,于此兴筑铁路,即使工程浩大,亦当有良好回报。(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二、六卷)

(2)根据上述材料,简析孙中山规划“高原铁路系统”的战略意图。

(3)列举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与西藏有关的交通建设主要成就。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已于1979年铺通;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1 142千米于2005年10月15日铺通,计划于2006年7月1日试运行。

(4)下图示意格尔木至拉萨的地形剖面,读下图回答:

a为________山脉,b为________山脉;c、d两段地形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对铁路修建的影响是________。

(5)下图是格尔木和拉萨两地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分配图。读图判断:

A、B两幅图中,反映拉萨气候资料的是________图,因为________。

青藏铁路全长1 956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建设青藏铁路,克服了多年冻土、生态环保、高寒缺氧等世界性三大难题,标志着我国铁路建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6)青藏铁路的建设伴随着一系列重大科技攻关活动,体现了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简述生产实践与科学实验两项基本实践活动的关系。

(7)运用经济常识,分析青藏铁路将如何推动青藏地区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