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读“东京市区域规划图 .回答问题: (l)东京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 . .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搭施有 . . . (3)老城区有酸雾发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这里的酸雨可能向 和 方向移动. 曾出现“赤潮 .引起鱼类大量死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东京市区域规划图”,读图后回答问题:

(1)老城市人口过多,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2)老城区时有酸雾发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这里的酸雨可能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和________方向。

(3)图内海区(空白区)曾出现“赤潮”(一种因红色藻类大量繁殖使海水变色的现象),引起鱼类大量死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36分)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部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诱发了海啸,大船渡市的海啸浪高达到23.6米。

(1)简析海啸对大船渡市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6分)

 

表:2009年中、日部分数据比较

 

 

石油自给率(%)

能源消费总量(亿吨石油当量)

人口数(亿)

核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重(%)

日本

0.2

5.8

1.28

34

中国(大陆)

50

20.3

13.3

1.12

 

核电站主要用铀-235裂变产生的能量来发电,它不排放CO2,产生的核废料也绝对封存。核电站运行需要大量冷却水。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需要铀燃料30~40吨,而相同功率的火电站需要耗煤300~400万吨。

(2)说明日本大力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指出核电站适宜布局的地区。(8分)

 

 

 

 

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导致核泄漏,放射性物质一部分随大气扩散,一部分随水流出。

(3)某同学说:“至少4月之前,日本的核泄漏不会影响中国。”请分析其判断的依据。(4分)

 

近年来多家日本公司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中、日在产业链环节和产品周期上的分工情况如图13所示。大地震加速了日本制造业向境外转移。

 

 

(4)从产业链环节和产品周期阶段概括日本向中国转移的产业特点,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区域发展的影响。(10分)

 

 

产业转移促使日本更加关注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成为日本经济的增长点。

(5)读“东京上野公园景区图”(图12),评价其景区规划的合理性。(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36分)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部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诱发了海啸,大船渡市的海啸浪高达到23.6米。
(1)简析海啸对大船渡市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6分)
表:2009年中、日部分数据比较

 
石油自给率(%)
能源消费总量(亿吨石油当量)
人口数(亿)
核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重(%)
日本
0.2
5.8
1.28
34
中国(大陆)
50
20.3
13.3
1.12
 
核电站主要用铀-235裂变产生的能量来发电,它不排放CO2,产生的核废料也绝对封存。核电站运行需要大量冷却水。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需要铀燃料30~40吨,而相同功率的火电站需要耗煤300~400万吨。
(2)说明日本大力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指出核电站适宜布局的地区。(8分)
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导致核泄漏,放射性物质一部分随大气扩散,一部分随水流出。
(3)某同学说:“至少4月之前,日本的核泄漏不会影响中国。”请分析其判断的依据。(4分)
近年来多家日本公司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中、日在产业链环节和产品周期上的分工情况如图13所示。大地震加速了日本制造业向境外转移。

(4)从产业链环节和产品周期阶段概括日本向中国转移的产业特点,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区域发展的影响。(10分)
产业转移促使日本更加关注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成为日本经济的增长点。
(5)读“东京上野公园景区图”(图12),评价其景区规划的合理性。(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受到区域发展基础条件、产业发展和体制背景等多方面的影响。除传统的城镇化影响因素(如工业化)外,我国出现了许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如区位优势、第三产业、户籍制度、建设资金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市)推动城镇化的影响因子差异很大(表2)。
表2

 
影 响 因 子
意 义
第一因子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交通干线公路网密度
反映人口乡村——城市流动、跨区域流动的强度和便捷程度
第二因子
港口吞吐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外商实际投资额
反映城镇化中非工业化的拉动因素,即工业化不高情况下的城镇化
第三因子
人均GDP、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反映综合经济实力壮大从而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情况
材料二:该图为2000年与2005年大陆沿海省区城镇化水平及变动幅度。

材料三: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是浙江省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规划》中提出扶持培育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提升浙江整体产业层次。
(1)简述2000~2005年,我国大陆沿海省区(市)的城镇化发展的特点。(6分)
(2)从工业结构差异入手,分析说明广东省和辽宁省的城镇化第一因子的差异。(10分)
(3)京津冀和福建的城镇化有明显的非工业化拉动特征。据此推测这些省(市)三次产业共同的变化状况。(4分)
(4)简述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自然条件。未来浙江省可以发展哪些海洋战略性新兴    产业?(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受到区域发展基础条件、产业发展和体制背景等多方面的影响。除传统的城镇化影响因素(如工业化)外,我国出现了许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如区位优势、第三产业、户籍制度、建设资金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市)推动城镇化的影响因子差异很大(表2)。

表2

 

影 响 因 子

意 义

第一因子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交通干线公路网密度

反映人口乡村——城市流动、跨区域流动的强度和便捷程度

第二因子

港口吞吐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外商实际投资额

反映城镇化中非工业化的拉动因素,即工业化不高情况下的城镇化

第三因子

人均GDP、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反映综合经济实力壮大从而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情况

材料二:该图为2000年与2005年大陆沿海省区城镇化水平及变动幅度。

材料三: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是浙江省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规划》中提出扶持培育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提升浙江整体产业层次。

(1)简述2000~2005年,我国大陆沿海省区(市)的城镇化发展的特点。(6分)

(2)从工业结构差异入手,分析说明广东省和辽宁省的城镇化第一因子的差异。(10分)

(3)京津冀和福建的城镇化有明显的非工业化拉动特征。据此推测这些省(市)三次产业共同的变化状况。(4分)

(4)简述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自然条件。未来浙江省可以发展哪些海洋战略性新兴

     产业?(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