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轴心国挑起的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由于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运动引发的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苏联.波兰.匈牙利第一批社会主义国家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都得到了加强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七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它们是关中平原、四川盆地、华北北部、江南地区、闽中地区、太原周围及沈阳一带。古人对“天府”的评价标准是气候环境好,宜居,人口稠密;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自然灾害少,旱涝保收;少发战争,经济持续稳定,有成为政治中心的条件。

材料二  2008年第1期《中国国家地理》提出“新天府”这一名词。“新天府”的评价标准是自然条件好,物产丰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居民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幸福感较高,具有一定规模的地貌上相对独立统一的区域。

材料三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历史上的“天府”到“新天府”评价标准的变化反映了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新旧“天府”各自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什么?

(2)图中A处表示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      。图示区域被列为“新天府”的首选地区,分析其优越的自然条件。

(3)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北部是历史上的“天府”之地,但并不在31个“新天府”的侯选地之列,故与“新天府”无缘。从人口、城市分布、经济规模角度分析其原因。

材料四   《明会要》卷五十载:万历六年(1578年)四川省有“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到了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减至“一万八千零九十丁”。

(《四川道志》)

四川省的总人口在1958-1961年间连续4年负增长,净减人口达6218349人,相当于该省1960年人口的93.94%。而从1950年到1957年,四川人口每年平均增加168万人。

(金辉《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

(4)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清初和1958-1961年,是四川人口急剧减少的两个时期,这其中的原因各是什么?

(5)抗战初期,川军英勇作战,配合友军取得了正面战场上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请写出此次战役的名称和最高指挥官的姓名。

(6)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西南地区交通运输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材料五   《中国国家地理》组织的“圈点新天府”活动,是一次旗帜鲜明的生态选美,旨在倡导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和谐相处,呼吁发展的适度与可持续,呼吁健康的生活方式。

(7)运用哲学知识,说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依据。

(8)工业反哺农业是促进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和谐相处的重要表现。从经济学角度看,我国现阶段已经具备了哪些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和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有关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东盟各国与我国地理位置邻近,交往历史悠久。

1.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经济联系与依赖的进一步增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无法抗拒的历史进程。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中国要发展,就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2.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谋求和平与发展、促进合作与进步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请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怎样才能做到既保持独立地位,又参与国际合作。

3.近代以来,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有什么“相似的历史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为了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作了哪些共同的努力?

泛亚铁路(新加坡至昆明)将是联系东盟和中国的重要通道,其中,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的已有铁路为共用段,自曼谷至昆明的待建铁路有东、中、西三个方案,如表和图所示。

泛亚铁路待建线路三个方案的比较(单位:千米)

 

方案

经过主要城市

铁路总长度

需新建铁路

东线

曼谷—金边—胡志明市—河内—昆明

5520

433

中线

曼谷—万象—昆明

4180

1245

西线

曼谷—仰光—昆明

4321

1017

4.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分析其有利因素。

5.新加坡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分析其电子工业布局的有利因素。

6.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启动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有关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东盟各国与我国地理位置邻近,交往历史悠久。

1.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经济联系与依赖的进一步增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无法抗拒的历史进程。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中国要发展,就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2.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谋求和平与发展、促进合作与进步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请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怎样才能做到既保持独立地位,又参与国际合作。

3.近代以来,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有什么“相似的历史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为了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作了哪些共同的努力?

泛亚铁路(新加坡至昆明)将是联系东盟和中国的重要通道,其中,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的已有铁路为共用段,自曼谷至昆明的待建铁路有东、中、西三个方案,如表和图所示。

泛亚铁路待建线路三个方案的比较(单位:千米)

 

方案

经过主要城市

铁路总长度

需新建铁路

东线

曼谷—金边—胡志明市—河内—昆明

5520

433

中线

曼谷—万象—昆明

4180

1245

西线

曼谷—仰光—昆明

4321

1017

4.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分析其有利因素。

5.新加坡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分析其电子工业布局的有利因素。

6.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启动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无理逼迫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

  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郑观应《盛世危言》

  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民族独立和富强的新时代,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从实际出发,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加强。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特点。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在中国,近代铁路和公路出现之前,河流的交通运输功能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如图所示通商口岸的选择它们方便的水路交通条件密切相关。

下图表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分布。

(3)比较图中A、E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

(4)影响A、B、C、D、E城市的区位,除交通因素外,还有哪些共同的地理因素?

(5)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其他交通线路的选择。分别写出目前经过A、B、C三城市的我国南北铁路干线的名称。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今天中国的开放政策和实践与近代史上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打开国门有本质的不同。运用政治常识说明这种不同。

(7)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同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简述其中的哲学依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811年英国人口1020万人,1911年达到了4200万人;2004年欧盟扩大后,英国对新成员实行门户开放政策,截至2005年7月英国人口达到602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了37.5万人,2005年是自1962年以来人口增长最快的一年。

材料三:欧洲四地各月气温与降水分配示意图。

   (1)读图并分析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A河流经世界著名的          工业区,这里出产的       矿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能源;该河入海的B国地势       ,修建的          工程享誉全球。

②图中C海域盐度低的原因:

气候方面:                                                            

                                                                            

其它方面:                                                             

③根据材料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英国两次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第一次                                                               

                                                                    

              第二次                                                             

④结合材料三,分析欧洲西部地区河流与东部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其原因。

河流

水文特征

形成原因

西部

东部

       材料四:……而始于16世纪的圈地运动则持续了3个世纪,它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叶达到最高潮。自耕农不得不时常出卖劳动力,因为对公地和荒地的圈占使他们失去了其放牧的土地,并且也得不到燃料。早期的圈地是由羊毛价格上涨促成的,因此土地多半被用于放牧。其后,为迅速扩展的城市生产粮食变得更为重要,因此人们又开始在被圈占的土地上用新的、有效的方法耕种粮食。

在1714年至1820年间共有超过600万英亩的英国土地被圈占。这一事实意味着严重的迁居问题,它给底层人们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贫穷的农民失去了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租种土地或打散工,否则他们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英国自耕农被大批大批地逐出家园这一现象使得关心社会的个别人极为恐惧,他们站出来直言不讳地反对。……的确,别的欧洲国家也发生过圈地运动,但其程度却要轻得多。例如在法国,法国大革命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土地,以至于加深了他们对故乡的依恋,使得他们不愿意收拾行李背井离乡。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2)英国圈地运动为什么“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叶达到最高潮?”根据材料指出英国圈地用途由放牧转变为种粮的主要原因。

   (3)英法两国农民的“迁居”和“安居”,对英法两国的经济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五:西欧诸国经济的发展为其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经济因素不是决定社会保障制度的唯一因素,19世纪80年代,德国创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时候,并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恰恰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创建,缓解了国内的劳资矛盾,促进了德国的发展,使它成为世界上强大的国家。英国的福利国家创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也带来了二战后英国的黄金发展时期。在1950—1960年之间,西欧形成了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机制。我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惠及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中,应当学习和借鉴上述经验。

   (4)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之间关系的认识。

    (5)我国建立健全惠及全体人民的社会保障机制有什么经济、政治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