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完成题. (1)与图中虚线所表示的分界线相吻合的地理事物是: A.分水岭 B.山谷 C.河流 D.纬线 (2)有关图中地理事物分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 B.几千年来随河流的延伸.居民点逐渐向河流下游扩散 C.c地区的耕地.有可能出现明显的盐碱化 D.绿洲所处地形为冲积扇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完成下面试题。

与图中虚线所表示的分界线相吻合的地理事物是(   )

A.分水岭    B.山谷    c.河流   D.纬线

有关图中地理事物分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示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

B.几千年来随河流的延伸,居民点逐渐向河流下游扩散

C.C地区的耕地,有可能出现明显的盐碱化

D.绿洲所处地形为冲积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完成19~20题。

1.与图中虚线所表示的分界线相吻合的地理事物是(   )

A.分水岭    B.山谷    c.河流   D.纬线

2.有关图中地理事物分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示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

B.几千年来随河流的延伸,居民点逐渐向河流下游扩散

C.C地区的耕地,有可能出现明显的盐碱化

D.绿洲所处地形为冲积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完成1—2题。
1、与图中虚线所表示的分界线相吻合的地理事物是
[     ]
A、分水岭
B、山谷
C、河流
D、纬线
2、有关图中地理事物分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示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
B、几千年来随河流的延伸,居民点逐渐向河流下游扩散
C、C地区的耕地,有可能出现明显的盐碱化
D、绿洲所处地形为冲积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读图,判断ab两点间的直线距离约为(    )

A.50 km           B.110 km            C.160 km                D.300 km

(2)在图中绘出图中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3)判断甲、乙两图中表示ab剖面所在地区的气候直方图是________(甲、乙)图,并根据图示资料,分析ab剖面附近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4)另一幅直方图反映的是都江堰附近地区的气候资料,与ab剖面附近区域相比较,都江堰地区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是什么?在筑堰之前,对农业生产威胁较大的因素是什么?

(5)战国时期兴修的都江堰(与青城山一起)为什么能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6)历史上,秦在图中ab剖面以东区域开凿了郑国渠水利工程。在下列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中,秦王做出了什么决策?秦王的决定导致了什么结果?

材料1  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

——《资治通鉴》卷六

材料2  (韩人计谋被发觉后)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嬴政)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楚人入秦,时为客卿)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史记》卷八七

(7)结合郑国渠和都江堰的修建,说明基础设施建设对增强综合国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读图,判断ab两点间的直线距离约为(    )

A.50 km           B.110 km            C.160 km                D.300 km

(2)在图中绘出图中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3)判断甲、乙两图中表示ab剖面所在地区的气候直方图是________(甲、乙)图,并根据图示资料,分析ab剖面附近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4)另一幅直方图反映的是都江堰附近地区的气候资料,与ab剖面附近区域相比较,都江堰地区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是什么?在筑堰之前,对农业生产威胁较大的因素是什么?

(5)战国时期兴修的都江堰(与青城山一起)为什么能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6)历史上,秦在图中ab剖面以东区域开凿了郑国渠水利工程。在下列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中,秦王做出了什么决策?秦王的决定导致了什么结果?

材料1  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

——《资治通鉴》卷六

材料2  (韩人计谋被发觉后)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嬴政)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楚人入秦,时为客卿)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史记》卷八七

(7)结合郑国渠和都江堰的修建,说明基础设施建设对增强综合国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