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了测算当地的经度.以旗杆为中心. 在地面上绘制了若干个同心圆.然后.利用走时准确的 电子表.测得旗杆顶部在某同心圆上的投影点A.B的北京时间 分别为11时54分16秒.12时30分32秒.假设你是该小组的 成员之一.请结合物影的日变化规律.完成以下的活动要求: (1)请在地面上画出当地的子午线.并确定正南.正北的方向(在图中相应位置绘制和填写). (2)按照以上方法和数据.测算当地的经度.并简述测算过程. (3)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为了提高经度测算的精确度.你对这次活动的方法或过程有什么改进建议? 解析:根据物影的日变化规律.与当地正午12时时差相同的前后两个时刻.其太阳高度也就是物体影子的长短是相同的.反过来说.这两个时刻的中间时刻就是当地的正午时刻.因此.只要测得旗杆顶部在某同心圆上两个投影点的时刻.也就求出了当地的正午时刻.根据以上原理.同心圆上这两个投影点的中点与圆心的连线.就是当地的子午线.获得了比较准确的测量数据后.当地经度的计算方法是我们所熟悉的.在本题的题干及插图中有两个重要提示.一是飘扬的旗子.二是“若干个同心圆 .只要稍加思考.就应该想到旗杆的晃动对观测结果的干扰,平均值的计算.是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同样在地理活动中也适用. 答案:(1)如下图. (2)116.9°E.与当地正午12点时差相同的前后两个时刻.其太阳高度.也就是物体影子的长短是相同的.所以.A.B两个时刻的中间值就是当地的正午时刻.数值是12时12分24秒,当地的正午12点是北京时间12时12分24秒.因此.当地与120°E的时差是12分钟24秒.经度差是3.1°.所以.测得的该地经度为116.9°E. (3)①由于风力等因素的影响.旗杆难以保持垂直.造成测量误差.可以将旗杆换成能够保持垂直的木杆(1米-2米即可.太高不易保持垂直).②测量旗杆顶部在多个同心圆上的投影点的北京时间.采取计算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③可以在测量活动的前一天夜晚.利用北极星来确定当地正南.正北的方向.事先画出当地的子午线.④选择地形较平坦的地面进行测量.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现象。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为兴趣小组绘制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示意图,若纵坐标代表城区与郊区的温度差,则横坐标不可能代表       (    )

A.绿地面积       B.建筑物面积          C.工业化程度          D.人口数量                              

图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热岛效应现象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气象仪器,在校园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北京时间)测得连续两天的气温值(下表显示)。同学们发现,在早上第一次观测时,太阳几乎刚刚出现在地平线上。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若观测数据中有一组正好为当地正午时的记录,则

A.当地这两日日出东北

B.当地一日内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

C.当地位于120E以西

D.当地位于30N以南

2.关于两日气温变化的叙述及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两日昼夜温差均较大,天气状况是重要原因

②气温日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18日温度变化更快,主要是昼夜长度变化造成的

④两日同一时刻温度差异主要是两地下垫面不同造成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课外调查得到的某河流各月平均径流量数据,绘制成下图(图中数字表示月份,同心圆数值自内向外增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年有两次汛期,汛期时间很长

B.冬季有结冰期,出现断流现象

C.径流量大,泥沙含量大

D.水位不稳,季节变化大

2.关于该河流域农业发展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热量不足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B.冬小麦种植面积广,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之一

C.农产品单产高,商品率低

D.土壤盐碱化是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于3月21日日落后3小时(北京时间22时20分)对当地地理纬度进行测定,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3-4题。

3.观测点的经纬度坐标是

A.40°S,115°E  B.40°N,100°E

C.40°N,115°E  D.40°S,100°E

4.图示河流的流向是

A.自西南流向东北  B.自东北流向西南

C.自西北流向东南  D.自东南流向西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持续,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我国人口发展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到200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1.53亿,占总人口的11.6%,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老龄化就提前到来,可以说是“未富先老”。
材料二

(1)从图中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有三个明显的低谷,A低谷对应的时段是________。B低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提及“后人口转变时期”和我国“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这里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是指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是指________________。
(3)“未富先老”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带来哪些问题?
(4)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通过研究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后,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观点一是继续维持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鼓励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另一观点则认为应适度放宽人口政策,一对夫妇可生两个孩子。你同意哪个观点,试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