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干旱区.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中国古代农业与牧业的分界线.自秦汉至今.是我国农业文化与牧业文化的分界线.(3)生态意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使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面发展.经济意义:森林可以提供木材.牧草可以发展畜牧业.畜牧业为农业提供肥料.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障农业稳产高产.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根据热量与降水等气候条件,以及相应的土壤植被的差异,我国分成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之间大致以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约以3 000米等高线为界。每个自然区的大致范围如下:

东部季风区:包括整个第三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等地形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地形区;

青藏高寒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1~3题。

1.下列区域中,属于东部亚热带湿润地区的上一级区域的是(  )

A.东部经济地带          B.东部季风区

C.华中五省地区     D.洞庭湖地区

2.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存在很大差别。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3.秦岭—淮河是我国(  )

A.冬小麦与春小麦生产区的界线

B.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C.棉花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的界线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是“我国南、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位置图”(图1)和“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和生态定位图”(图2)。读图回答下面试题。

18.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

A.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B.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C.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D.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

19.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20.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回答问题

(1)用A,B,C,分别填在图中相应位置以表示我国三大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2)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西南部相邻的是________自然区,两区是以________为界,请在图标出这些山脉。

(3)分别用D、E、F、G表示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4)东部季风区内的四个自然地区的分界线为三条,请把划分线代表的>10℃积温的数值标注在图中的相应位置上。

(5)________——________一线与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等温线大体一致,请用H正确标注此线。

(6)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存在着东西差异,主要是依据________的东西差异,其分界线大体在________山一带,大体与________等值线吻合,请用图中的图例在图中标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两个自然地区的分界线。

(7)依据各省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把我国大致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经济地带,请在图中用不同的图例正确标示出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

(8)煤炭产量占全国1/4的省为________省,请标注图中,石油储量约占全国1/3的省为________省,请标注图中。

(9)东部地带是我国________最高的地带,但在这个地带内,仍有着明显的________差异,由南向北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经济区,请用标出三大经济区的位置,并注明每一个经济区的名称,其中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腹地广大,但能源和原材料不足的是________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及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为________经济区;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北方最大工业密集区的为________经济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材料一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碱化等类型。

材料二 从荒漠化的成因角度分析,人类活动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的活动方式,又导致了荒漠化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因为过度垦殖,荒漠化常是斑点状及片状分布;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因过度放牧,在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的井泉附近常见到斑点状的荒漠化圈;在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因为过度樵采破坏植被,造成沙丘活化;在一些内陆河和山麓冲积扇地区,则因为对水资源的不当利用而引发荒漠化扩展;而在工矿区、居民点和道路等基本建设中也会不同程度地引起荒漠化呈点状、线状扩展。请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的有关知识,结合下列各题的具体情况,回答:

毛乌素沙地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在不同地区,荒漠化类型不同。关于其荒漠化类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低湿滩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水蚀荒漠化 ②开垦的旱地荒漠化主要为盐渍化 ③梁地荒漠化主要为水蚀荒漠化 ④从总体上看,毛乌素沙地以风蚀荒漠化为主

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①④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

2003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B.古长城遗迹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  D.草方格沙障

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我国西北某地进行生态调查,他们由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出发,向外沿同一方向前进。发现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心圆式的分布: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到距井200米左右,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250米左右是带刺的灌木丛,1000米以外,才是一些相隔甚远的草本植物群及灌木。上述调查区的植被分布形态,最有可能是由哪一人类活动所引起的?这种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我国的哪个地区?

A.过牧 呼伦贝尔草原B.滥垦 科尔沁沙地C.滥伐 黄士高原D.滥采 河西走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材料一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碱化等类型。
材料二 从荒漠化的成因角度分析,人类活动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的活动方式,又导致了荒漠化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因为过度垦殖,荒漠化常是斑点状及片状分布;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因过度放牧,在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的井泉附近常见到斑点状的荒漠化圈;在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因为过度樵采破坏植被,造成沙丘活化;在一些内陆河和山麓冲积扇地区,则因为对水资源的不当利用而引发荒漠化扩展;而在工矿区、居民点和道路等基本建设中也会不同程度地引起荒漠化呈点状、线状扩展。请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的有关知识,结合下列各题的具体情况,回答:


1.毛乌素沙地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在不同地区,荒漠化类型不同。关于其荒漠化类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低湿滩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水蚀荒漠化 ②开垦的旱地荒漠化主要为盐渍化 ③梁地荒漠化主要为水蚀荒漠化 ④从总体上看,毛乌素沙地以风蚀荒漠化为主


  1. A.
    ①②
  2. B.
    ①③
  3. C.
    ③④
  4. D.
    ①④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

2.2003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1. A.
    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
  2. B.
    古长城遗迹
  3. C.
    西气东输工程设施
  4. D.
    草方格沙障

3.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我国西北某地进行生态调查,他们由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出发,向外沿同一方向前进。发现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心圆式的分布: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到距井200米左右,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250米左右是带刺的灌木丛,1000米以外,才是一些相隔甚远的草本植物群及灌木。上述调查区的植被分布形态,最有可能是由哪一人类活动所引起的?这种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我国的哪个地区?


  1. A.
    过牧 呼伦贝尔草原
  2. B.
    滥垦 科尔沁沙地
  3. C.
    滥伐 黄士高原
  4. D.
    滥采 河西走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