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人口大国. 目前.我国有近14亿人.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主张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 某地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表1) 耕地 森林面积 淡水 0.1公顷 0.1公顷 2 000立方米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表2) 人口 面积 耕地 森林面积 年径流总量 8 200万 16万km2 920万公顷 800万公顷 2 200亿立方米 材料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结合表1.表2及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1)目前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未来 20 年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什么? (2)有人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必然是人才强国,也必然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人口大国。 目前,我国有近14亿人。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主张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

某地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表1)

耕地

森林面积

淡水

0.1公顷

0.1公顷

2 000立方米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表2)

人口

面积

耕地

森林面积

年径流总量

8 200万

16万km2

920万公顷

800万公顷

2 200亿立方米

 

 

 

 

材料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结合表1、表2及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1)目前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未来 20 年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什么?

 

(2)有人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必然是人才强国,也必然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人口大国。 目前,我国有近14亿人。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主张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12分)

某地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表1)

耕地

森林面积

淡水

0.1公顷

0.1公顷

2 000立方米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表2)

人口

面积

耕地

森林面积

年径流总量

8 200万

16万km2

920万公顷

800万公顷

2 200亿立方米

材料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结合表1、表2及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1)目前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未来 20 年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什么?(6分)

(2)有人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必然是人才强国,也必然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自古以来 , 我国就是人口大国。 目前,我国有近14亿人。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主张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

某地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表1)

耕地

森林面积

淡水

0.1公顷

0.1公顷

2000立方米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表2)

人口

面积

耕地

森林面积

年径流总量

8200万

16万K㎡

920万公顷

800万公顷

2200亿立方米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 到1亿,进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项,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项。

结合表1、表2及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1) 目前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未来 20 年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什么 ?

(2) 有人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必然是人才强国,也必然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完成下列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十三大所表述的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简要说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党在新时期基本路线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唐代大诗人李白一首千古绝唱,道出了出入四川的艰难。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160千米。据规划,高2010年,四川省将有12条出川大通道竣工通车,四川的交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2)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简述该地区交通建设的主要限制性条件;简述改革开放后,四川省大力发展交通的主要区位因素。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克服挫折与困难,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今天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3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增长不到一倍,GDP却增长了14倍,总体实力跃居世界第四,财政收入增长了30倍。绝对贫困人口由2.5亿人下降为2100多万人。人民群众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现在正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迈进。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不仅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实力,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3)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

  “南水北调”是我国计划兴建的超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我国北方历来缺水严重,而南方却有大量富余的水白白地流入大海。因此,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有了南水北调的战略设想。从那时起,有关部门就开始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论证研究。经过几十年的规划、勘测和设计工作,逐步形成了现在的东、中、西三条线调水的规划方案。调水路线从南向北途经鄂、豫、冀、苏、鲁、津、京七个省市,调水距离在1 000千米以上。

  目前,东线与中线工程方案基本敲定。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市江都段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大致与其平行的河道作为干线,通过13级抽水台阶提水64米到山东省东平湖,再采用隧道虹吸方式穿越黄河进入天津北大港水库。总调水规模为每秒800到1 000立方米,年调水量150多亿立方米,主要解决黄淮地区、山东、冀东和天津的缺水问题。工程分三期实施,第一、二期于2010年完工,2030年全部建成;一、二期完成后,再根据需要建第三期。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加高水库大坝,沿京广线以西伏牛山、太行山引水到北京玉渊潭,主要解决京、津等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年调水量140多亿立方米,全长近1 240多千米。工程分两期实施,至2010年完成第一期。西线方案正在抓紧规划,设想从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调水150亿立方米,主要解决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的缺水问题。

(1)

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对________施加影响。

(2)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华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是________。

(3)

除南水北调工程外,我国重要的大型调水工程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

根据上述资料,再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更多资料,结合你所了解的沿线自然地理知识,评价三条调水线路的优缺点:

(5)

南水北调工程对调水沿线地区可能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