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共同对付人类所面临的灾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协调发展,建立和谐社会是人类文明的理想目标。
材料二:从1923年起,美国进入了持续6年的繁荣时期。由于这一时期主要是在柯立芝总统任内,因此又称“柯立芝繁荣”。但是,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下图为田纳西水利工程)
材料三:1959年全国出现了“受灾范围之大,在五十年代是前所未有的”严重自然灾害,受灾面积达4463万公顷,成灾(收成减产30%以上为成灾)面积1373万公顷。其中成灾占受灾面积比例30.8%,与历年比并不高,但集中在主要产粮区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湖北、湖南、黑龙江等省区的旱灾,占全国成灾面积的82.9%。而且各种灾害交替出现,对粮食生长影响十分严重,本年1-4月,河北、黑龙江出现严重春旱,影响300万公顷农作物,黑龙江受旱达4-5寸深,为历史罕见。4-5月的霜冻造成华北、黑龙江50多万公顷农田受灾。与此相反,从2-6月,南方三次出现洪涝灾害,珠江、长江、淮河流域洪水泛滥,造成200多万公顷农田被淹。3-6月,东部沿海和华北地区又发生风雹灾害……
困难时期尚未过去的1961年5月31日,刘少奇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已经指出:“这几年发生的问题,到底主要是由于天灾呢,还是由于我们工作中间的缺点错误呢?湖南农民有一句话,他们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摘自陈东林“天灾”、“人祸”关系的计量历史考察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繁荣背后隐藏着哪些严重的危机?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先后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对策?田纳西水利工程的修建体现了哪一应对危机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这次灾害的特点。这次灾害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刘少奇“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恢复发展经济?
材料四:2008年元月10日开始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冻雨、雪灾,给我国很多省区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读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和2008年元月南方冻雨灾害分布严重省份图和我国主要救灾物质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回答(4)—(6)问。
(4)简析本次冻雨、暴雪产生严重灾害的原因。
(5)此次冻雨、雪灾中京珠高速湖南受灾地区,应从我国主要救灾物质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中 基地运送物资
(6)将下列自然灾害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空格内
①洪水 ②风暴潮 ③干旱 ④水土流失 ⑤泥石流 ⑥台风
在地区II内 、 灾害的分布地区最广;与其它地区相比,地区Ⅳ 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是 。
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在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发生在岩石圈的有 、 ,发生在水圈的有 、 。
材料五 :2008年1月,一场五十年一遇的冰雪灾害袭击了我国部分地区。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部署,统筹规划,动员和调集全国的力量共同抗击灾害;中央领导同志分赴灾区一线,指导抗灾救灾工作,慰问灾区干部群众;受灾地区干部以身作则、忠于职守,带领群众扫雪除冰,妥善安排群众生活,严防不法行为发生;从祖国的南部到北部,从机关部委到企事业单位,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心相连,爱相聚,都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支援抗灾救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迎战冰雪的重大胜利。
(7)总结抗击冰雪灾害取得胜利的原因,谈谈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材料六:中国气象局局长坦言:此次连续发生四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没有事先料到,对后面可能出现的灾害缺乏足够的估计。“虽然没一场天气过程我们都准确预报了,但都是对一个过程、一个过程的预报,对后面连续那么多的过程,对冬季南方是下雨还是下雪都难以作出肯定的预报。”
(8)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加强气象预报以降低灾害损失”的哲学依据。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工程,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中京哈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目前在最北端的严寒地区设计建设标准最高的一条高速铁路。它北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抵滨海城市大连,线路纵贯东北三省,途径三个省会城市和六个地级市及其所辖区县。全长921公里,为双线电气化铁路。其中黑龙江省境内81公里,吉林省境内270公里,辽宁省境内553公里,设23个车站。铁道部网站消息,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已完成开通运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将于12月1开通运营。
材料二:哈大高铁通车线路图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哈大高铁通车运营的意义。(5分)
(2)哈大高铁所在区域有肥沃的黑土分布,简述该地的黑土分布在哪里?除了此地,世界还有哪些地区也有肥沃的黑土分布?(4分)
(3)该区域是中国著名的商品农业基地,简述该地发展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5分)
[c1] 选做题:请在A、B、C、D四题中选定两题作答,如多做,则按所答的前两题评分。
A.【海洋地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海底地形名称是A ▲ ;B ▲ 。
(2)①处为基岩海岸,其主要利用方式为 ▲ ;②处为砂质海岸,其特点是 ▲ ;
③处为珊瑚礁海岸,它与红树林海岸同属于 ▲ 海岸。
(3)图中②处附近有莺歌海盐场,分析其发展晒盐业的主要有利自然条件 ▲ 。
(4)海南岛已被国家确定为“国际旅游岛”,这将促进其海岸带的大规模开发。在大规模开发海岸带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海洋环境? ▲
B.【城乡规划】图19为“某城市用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的城市地域形态类型为 ▲ ,特点是 ▲ 。
(2)该市规划要求保留农田和生态绿地作为隔离带,并在此基础上规划了城市道路系统、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和各类工业区,请在下列规划内容中分别指出一项不合理之处,并说明理由。
规划内容 |
不合理之处 |
理由 |
A-高新技术园区、B-物流中心 C-建材和水泥厂、E-机械制造厂 |
▲
|
▲
|
分别规划三处自来水厂和两处污水处理厂 |
▲ |
▲ |
C.【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时期杭州国内游客统计
来源 |
人数(万) |
比例(%) |
平均逗留天数(天) |
上海 |
45 |
45 |
2 |
江、浙两省 |
25 |
25 |
3 |
华东其他省份 |
20 |
20 |
3 |
其余省份 |
10 |
10 |
4 |
总计 |
100 |
100 |
2.65 |
材料二 杭州西湖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千米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要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图20是“以杭州为中心300千米范围示意图”。
(1)分析资料可知,杭州旅游业的主要客源地是 ▲ 等省份。
(2)西湖是杭州最为著名的旅游区(景点),该景区具有很大的旅游价值,其主要原因是
▲ 。
(3)列举出两个分布在以杭州为中心300千米范围内的“世界遗产” ▲ 。
(4)“自驾”旅游,彰显个性,时尚的旅游方式,自由、随意的旅行安排,近几年来在长三角地区日益盛行。 “自驾游”在我国长三角地区迅速兴起的原因是( ▲ )
A.经济收入的差别不断增大 B.旅游业中介服务机构日渐衰落
C.交通的发展及休闲时间增多 D.新的旅游景点不断增多
D.【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十五届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聚首共商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材料二:2008年中国某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麦向中国购买6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
(1)从经济、环境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指标对中国的积极意义
▲ 。
(2)从企业层面看,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是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的基本内容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 ▲ 、清洁的 ▲ 。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 。
(3)从个人层面看,在生活中节能环保也是践行低碳经济的重要方面,请试举两例你生活中节能的主要做法 ▲ 。
[c1]30.
2007年12月16日,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报请国务院同意,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首次开展的“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部试验区彰显中央促进中部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坚定决心,同时也表明我国探索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落实科学发展观迈出了新的步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汉位于长江流域腹心,是长江中游水陆交通枢纽,号称“九省通衢”,明清时期已发展成为长江中游重要的工商业重镇。自近代开埠通商,各类新式工商企业陆续兴办,武汉工商业日益发达,到19世纪末发展成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材料二 武汉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发源地。武昌起义爆发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立即宣布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又颁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人民享有言论、结社、信仰等自由;还通告全国,号召各省人民发动起义,共同推翻清政府腐朽统治。
(1)近代武汉开埠通商的背景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开埠通商后武汉工商业日益发达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湖北军政府政治制度变革的基本主张,指出武昌起义的重大影响。
材料三 中部地区(指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六省)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处中部腹地,承东又启西,照南又顾北。中部地区的每一个发展步伐的外溢效应都能惠及东部和西部……综合分析中部地区就会发现,“中部崛起”战略具有“四两拨千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如同在中部腹地安装一台强有力的发动机。——《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转折——为什么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
(3)结合材料三和图(中原城市群规划图)分析: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手段。与国内其他城市群相比,你认为中原城市群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材料四 我国某区域图
(4)图中甲区域为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它是 与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
材料五 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机制作用的日益增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对中部地区的依赖日益加深,所以,必须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东部地区提供广阔而稳定的原料产地和市场,如果中部地区发展不起来,将直接拖累东部地区的发展,严重阻碍全国经济的增长。
(5)材料五主要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什么观点?
材料六 2007年6月11日,在湖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坚持科学发展,推进改革创新,为构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而奋斗》的报告中说,武汉依托人才、技术、工业基础的优势,在打造城市圈的过程中逐渐显示出了作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武汉的光纤、激光和数控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走上了一条“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早在一年前,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10号文件也已将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4个中部城市群正式入围,这意味着武汉已进入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视野。
(6)结合材料六,运用所学的政治常识分析党和政府在中部的崛起中所起的作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